某商业银行理财中心副主任王先生称,当下国内银行保险销售模式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导致银行保险业务陷入了困境。王表示,目前银行保险有三种模式:一种是银行代理保险公司销售产品,赚取中间业务手续费;第二种是银行和保险公司相互控股份,平均分配利润;第三种是银行变成金融超市,混合经营,走进银行可以买到包括保险在内所有的金融产品。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是第一种,也是最落后的模式。第二种是一种过渡性模式,有几家银行和保险公司已开始在尝试,其中平安银行(13.98,-0.04,-0.29%)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第三种是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的经营模式。比如,建设银行(3.93,-0.01,-0.25%)控股的建信人寿就有建行作为渠道支撑。而且该公司还能针对建行的客户开发出具有较大优势的保险产品来抢占市场。这三种模式决定了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但我国还普遍处于第一种模式,这样就决定了银行的绝对强势地位。”王说。
消费误导,造成退保率高
造成当前银行保险市场低迷的另一个原因是退保金额大幅提高。其中最主要是消费误导造成了很多客户在“不知情”中退保产生了损失,和保险公司发生了很大的矛盾,最后引发了“群体退保”的连锁反应。
重庆某保险公司的负责人张先生解释称,“从今年退保情况来看,虽然大多数公司都没有披露详细的数据,但从他们对于退保金额的解释中不难看出,银保渠道占了‘半壁江山’,而且基本上都是误导惹的祸。主要是由于2006年开始大规模销售的分红型保险产品,由于不少销售人员对这类分红险产品的解释是第五年便可支取而且夸大了产品收益,让客户信以为真。而不少产品的现金价值在第五年末均没有超过本金,导致不少客户的钱在第5年末退保后还少了一大截,这不但给客户造成了损失,也让国内险企的口碑和形象严重受损,同时也对当前银保的销售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解密
“轻保障重投资”已过去
重庆某保险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当下投资型保险风光不再,各大保险公司正在积极酝酿银保业务的结构转型,有的在银行网点全新上线了涵盖各年龄段人群的重大疾病保险,强势打出“保障牌”。也有的针对目前的养老市场推出了大量养老年金保险,让消费者掏钱为养老买单,这些措施都取得了一定效果。
“从现实的数据来看,‘轻保障、重投资’的银保时代已经过去。一部分保险公司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与银行柜面的理财产品比拼收益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当下的银行保险不能一味靠高收益去吸引客户的眼球,而是要针对银行这一特定渠道的特定人群,销售适合于他们的保险产品,因为对银行储户而言,能够让他们自愿腰包购买保险的理由,多半是保险独有的风险保障及经济补偿功能。”该负责人说。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