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元低保资金遭违规发放遏“人情保”待立法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撰写的社会蓝皮书《201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近日发布。社会蓝皮书中的一项研究认为,在上一个十年中,包含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和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等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了全覆盖。但是,在当前社会救助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的社会救助工作还存在哪些不足,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法制日报》记者就此与蓝皮书中社会救助课题的研究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展开了对话。
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实现全覆盖
随着社会救助工作力度的加大和救助标准的不断提高,社会救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2011年年底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到7554万人,比2005年的2918万人增长1.59倍。
记者:您长期从事社会政策方面的研究,对于近年来我国的社会救助工作,您有何评价?
唐钧:2012年8月,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其中对2005年至2011年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情况”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城镇和农村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和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等构成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全覆盖。
记者: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全覆盖,这个结论如何更为直观地理解?
唐钧:就社会救助对象而言,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256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5298万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79万人。2011年城市和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共资助6649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直接医疗救助2367万人次。随着社会救助工作力度的加大和救助标准的不断提高,社会救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2011年年底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到7554万人,比2005年的2918万人增长1.59倍。
就救助经费而言,2011年,整个社会救助体系的总支出为1834亿元,社会救助体系的“中坚”——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合计1284亿元,比2005年增长5.22倍。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