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基石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可以说,社会保障是维护百姓切身利益的“托底”机制,是一张维护社会安全的“防护网”,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最基本的保证作用。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社会保障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以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以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社会保障性住房为有效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然而,全市整个保障水平还存在差距、公平性和规范性有所欠缺、统筹层次不高、转移接续不畅等问题,仍对今后乌市社会保障事业的改革发展形成一定的挑战。
乌鲁木齐市在住房等社会保障方面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较多。一是保险资金缺口较大。就乌鲁木齐市目前的基金运行情况来看,主要是医疗保险基金及大额医疗救助金收不抵支,资金缺口巨大,将给今后的社保工作带来隐患。特别是部分国有企业欠款多,欠费单位不断增加,社保资金陈欠难清,新欠加大,给社保的后续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二是社会保障性住房中,解困廉租房群体保障范围较小,住房保障效果不够理想,解危济困房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经济适用房门槛较高(由于金融部门设置的融资门槛过高),使部分没有能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了保障范围,而有能力购买的住房困难家庭排除在外,保障人群发生错位。“夹心层”群体(既达不到廉租房的申请标准,又买不起经济适用房,更买不起商品房)住房保障缺失,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三是就业再就业工作实际效果不明显。就业再就业工作在国家层面得到了全面的重视,乌市经费也较为充足,但就业再就业工作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形式大于实际,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社区没有能力开展失业人员预期的就业培训、就业引导、就业观念转变教育。多数再就业工作岗位开发都是上级部门的公益性岗位。培训工作针对性差,促进就业作用有限。很多培训项目对技能提高,再就业观念的改变基本不具有针对性。社区、街道劳动保障大厅作用有限。劳动保障大厅统一标识、装修、办公设施完备,但来办理求职的人员少之又少,人流量远不及自发的劳务市场和社会职业介绍所。四是低保政策执行尺度不一,矛盾较多。低保工作人员业务不精,工作主动性差。由于一部分社区低保干部不熟悉低保管理业务,无法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隐形就业人员“吃”低保情况组织核查,不能及时上报,使上级低保业务部门不能及时查处违规“吃”低保问题,造成新的不公平。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