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口老龄化处于全国最高水平的上海市而言,外来人员综合保险的补贴并非养老金支付压力的根本解决方案。而随着整个中国迈向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人口流入地未来的养老金支付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人社部曾自2011年起,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的规模由(本人上年工资总额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希望以此充实社会统筹账户,并通过经营增值使养老金账户转为良性运行。
但实际运作情况并不乐观。直至该规定实施的当年,上海市财政还拿出100个亿填补养老金的亏空。
与此同时,我国养老保险的缴费率(平均养老保险费与平均工资的比率)一直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在OECD的24个成员国家中,只有丹麦等5个国家的社会保障税高于中国。
据悉,人社部正在研究制订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也考虑适当调整养老金的企业缴费率。
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封进教授认为,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未来改革的核心在于降低缴费率。一方面,只有低水平才能广覆盖;另一方面,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需要合理分担改革成本,通过提高缴费率难以完成弥补转型成本的艰巨任务。
封进本人参与的有关研究表明,降低基准缴费率4个百分点左右,可增加企业的参与激励,反而可增加基金收入。另外,主要通过逐步延长退休年龄来降低社保的待遇水平,随着我国人口受教育年限逐年上升,将会符合越来越多人的意愿。
根据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为上海市所做的相关课题研究,养老金本质上是退休一代以一定的方式索取当前的产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应该包括一系列的产业及公共政策调整,而采用何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第二位的。
这项研究的报告指出,改革养老保险体系的关键是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产出。在产出不断增长时,现收现付制可以在提供相同水平的老龄保障下承受更高的赡养率。
“对上海而言,如果不进一步产业升级,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几乎无解”,封进表示,这将涉及技术进步、福利制度、收入分配等诸多更广义改革。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