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迈出关键步伐。2014年,社会各界期盼已久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基本思路,确定为“一个统一、五个同步”。这一改革举措,对于增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与统一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推进
记者:我国社会保障面临哪些困难与问题?
王延中:在充分肯定“十二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时期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还有诸多问题有待改进。
第一,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比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虽已启动,后续改革的任务仍然艰巨。
第二,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建立。社会保障的投入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投入总量不足与投入结构不合理两个方面;责任分担机制不合理体现为政府、企业、个人等不同主体之间的责任分担不合理和不同层级政府的投入责任不明确。
第三,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不顺尚未根本解决。比如,社会保险筹资和不同医疗保险项目仍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并轨改革迟迟不能推进。
第四,社会保障服务能力不足和功能不健全。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的服务网基本建立起来。但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在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
第五,社会保障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从职工保障制度逐步走向全民保障,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较大,降低了群众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满意度。
促使社会保障制度发挥更大作用
记者:“十三五”时期,社会保障发展面临怎样的形势和要求?
王延中:“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临与以往不同的形势。
首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增速换挡的新常态下,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就业灵活性和多样性增加。一方面,这使社会保障资金支出压力加大,另一方面,这要求社会保障政策保持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新常态意味着劳动力市场更加高效、更加完善,更多的劳动力加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这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主要强调增强社会保障刚性的改革趋势相比,有很大变化。
其次,城镇化建设不断加速,迫切要求打破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区隔,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管理体制难以调整的矛盾对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的阻碍作用仍然十分明显。另外,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不仅要求建立资金保障体系,而且对于服务保障提出了迫切要求。如何建立适合老龄化要求的多重社会保障制度,挑战是巨大的。城镇化加速推进,人口快速流动,亟待提升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服务能力。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更多强调政府责任,但仅仅靠政府一只手发挥作用,在政府收入增速下降、社会保障支出刚性需求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政府财政将越来越力不从心,甚至存在背上高额债务的风险。这就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投入、基金管理、待遇调整体制机制。
可以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建设,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历史转变,基本实现了制度的全覆盖。但是,目前的制度体系与群众所向往的更高水平、更加公平、更加可靠的社会保障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通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建设,夯实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基础,促使社会保障制度发挥更大作用,任务十分艰巨。
坚持正确思路推动社保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记者:您认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社会保障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王延中:一要推进基本社会保险制度的定型和优化,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险制度的主体功能。继续坚持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统账结合模式,切实解决个人账户运行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促进社会统筹制度的定型,逐步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逐步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推进职业年金、企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深化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根据不同险种的特点和运行要求,建立符合社会保险规律的管理体制和科学运行机制。
二要加快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未来社会保障不能仅仅停留在生存型保障的层次,而应该走向发展型保障,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要求完善社会保障的内容、水平和方式。在保障内容方面,应该重视教育、医疗卫生以及相关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在保障水平方面,应该在保基本的同时,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的社会保障需求。在保障方式方面,要求从以资金保障为重点转向资金、服务并重。
三要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社会保障治理能力。科学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社会保障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建立适合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障可持续性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应该立足和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建立科学决策、高效运行、监督有力、依法保障的新型社会保障体制。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预算管理,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投入,提升社会保障资金运行效率。按照依法治国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与个人在社会保障领域分工合理、权责明确的现代治理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和队伍建设,提升社会保障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记者:您对我国“十三五”时期社会保障发展有哪些政策建议?
王延中:当前,在社会保障领域还存在一些议论多年、改革阻力较大、多年都啃不动的改革难点,“十三五”期间要加快改革步伐,争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努力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全国统筹,即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统收统支管理,各地区采用统一的缴费率、统一的缴费基数和统一的征管方式。这样可以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国的整体规划,消除地区之间因为负担比的差异而导致的轻重不一的缴费压力,也可以通过地区之间调节资金余缺,起到化解地区负担比差异、互助共济的功能。
二是下决心一揽子解决社会保障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的补偿问题。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高积累的政策,国企老职工的养老金通过“预先扣除”凝结在国有资产中,形成社会保障欠账,要尽快划拨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这既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和社会保障改革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要利用“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平稳、政府资产充裕的良好条件,尽快启动这一工作。
三是建立各种积累型社会保险基金市场投资运营机制和监督机制。积累型社会保险基金必须投资资本市场实现保值增值,但其投资要求要区别于企业年金,再加上我国诚实信用等原则尚未确立、资本市场尚不完善,不能将基金完全交由市场化的金融机构管理,必须同步建立风险防范和监管体系,风险控制问题要通过多层次的担保体系来化解,基金监管主要通过加强政府职能实现,同时必须落实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作为受益者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经办机构定期向社会公布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和参保人员待遇享受情况。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