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底,淮安市清河区借力“助保工程”消除了区里全部“零保障”家庭,每家至少有一人参加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8户曾经的‘零保障’家庭已经拿到养老金了,最多的每月能拿一千多块钱。今后三年,清河将让符合条件的居民人人参保。”区人社局书记黄庆升自信地告诉记者。
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却没有“大出血”,而是“四两拨千斤”通过巧妙的制度设计,撬动银行贷款。两年来,近1600名清河人在“助保工程”的帮助下,及时补足或缴纳上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解除了养老的后顾之忧。“让老人们领上养老金,过上有尊严的老年生活,这才是真正的老有所养。”清河区社保中心主任冯冰说。
55岁的邹永生2000年下岗时一身是病,肾结石、心脏病加上腿部残疾,根本无法再工作,看病的钱都捉襟见肘,更不要谈缴纳保险费了。“没钱交,以前交的也等于白交了。”断保6年,邹永生对养老金几乎绝望,“是助保贷款给了我希望。”
2007年,淮安市财政拨款3000万作担保,借力商业银行建立了大众助保基金,用贷款的方式帮助无力参保、续保的下岗职工等特困群体缴纳职工养老保险费,以保障其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退休后再以退休金偿还贷款。
邹永生是首批受助者之一,1.7万元的贷款帮他续上了中断6年的养老保险。2008年邹永生病退,第一笔养老金就拿到了680元,现在每月的养老金涨到了1100元。按照贷款协议,邹永生将每个月养老金的30%用于还贷,“利息是政府补贴的,再过7个月,我就还清贷款了,以后养老金全是我自己的了。”邹永生高兴地说。
市里的助保工程只对双下岗、零就业、因工致残等十一类家庭助保。当完全符合助保条件的特困人员全部参保后,2009年2月,一个大胆的想法被提了出来:“这么好的一个政策能不能惠及更多人呢?”清河区梳理了全区1655户“零保障”家庭现状后,逐步扩大了助保对象,将更多符合年限又确有困难的灵活就业者纳入了助保工程。当年底,就让1308户“零保障”家庭每户至少一人参加了职工养老保险。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