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手册 | 社保查询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百家争鸣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社会保险频道 > 养老保险 > 正文
 
社保养老金如何领取 规划退休后的生活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从社保领取的养老金基本上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是按照当地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的,跟个人养老账户没有关系;而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从个人养老账户中提取的。

  TIPS:

  ①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缴费指数;本人缴费指数为本人当月缴费工资除当月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后的历年算术平均值。

  ②单位缴费工资总额22%全部进入统筹账户,个人缴费8%进入个人账户。

  ③到达退休年龄但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存储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④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只点明个人账户有利率,没承诺未来利率水平,如何尽快解决空账运转状况实现可能的增值是问题的关键。大部分进入统筹账户的资金没有利息收益。

  ⑤平均预期寿命呈逐年上升趋势。例如,北京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通知“2003年4月1日~2004年3月31日期间计算预提社会保险费用时,北京市人口平均寿命期望值以78岁做为计提参数;2004年4月1日~2005年3月31日期间以80岁做为计提参数”。

  小李在苏州市区工作,2009年时30岁,按计划60岁退休,缴费15年,他在未来15年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5000元。苏州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苏州在岗职工人均收入为36090元,平均每月3007元,假设未来30年苏州人均收入平均增长率为3%,那么30年后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约为7300元。假设平均预期寿命为80岁,那么可计算得出他领取的养老金为:(7300+5000)/2×(15/100)+ 5000×12×15×8% / [(80–60)×12] = 1222.5元。

  此例还能看出房价挤占了我们未来的养老金。如果小李在苏州工业园区(1994年中国和新加坡合作成立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园区的社保政策与其他地方不同)工作,从他的社保就能很明显的看出这种危害了。园区社保政策规定,一个公积金账户包含养老、医疗、住房公积金3项,企业和员工各按月工资缴纳22%,合计44%进入这个账户。如果员工在园区买房,可提取其中的36%用于还贷。公积金比例看似较高,但房价业已涨到天上去了。由于养老金和住房公积金在一个账户里,把公积金账户的大部分都用于还贷后,到退休时会发现,账户里几乎没什么养老金。园区还规定,员工退休时,账户里必须有11万元才能按月领退休金,否则要么把账户里的钱退还给职工,然后终止社保;要么自己补足11万元。在房价重压之下,只要选择用公积金还贷,大部分钱就会被榨掉,基本没有人能够在退休时还能存下11万元的最低标准。

  我们需要多少养老金

  未来的退休生活支出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基本生活费;普通医疗保健费用,指的是一般的门急诊费用、药费以及一些保健品、营养品的支出;大病医疗费用;休闲/旅游/爱好;其他大额支出(换房、换车、子孙婚嫁、移民、家人急用等)。

  按目前的物价水平估计,不包括交际应酬等开支,小李个人基本生活费约为1000元/月;如果现在退休,平均每年至少要在普通的医疗保健上花1000元;按现在的医疗收费情况,若要得了一个大病,至少要花10万元;退休后想要四处走走,完成自己的心愿和爱好,休闲一项上每年至少要花5000元,10年下来也要5万元;其他大额支出是最花钱的项目,一套房子不可能住一辈子,一辆车也不可能开一生,在这些项目上至少要准备20万元。

  假定平均每年的通胀率为3%,那么30年后当小李退休时,物价至少是现在的2.4倍。下表为计算出的小李退休后的生活花费。

小李退休后的生活花费明细 单位:万元
支出项目

当前

30年后

A、每年基本生活费

1.2

2.88

B、每年普通医疗保健费用

0.1

0.24

A、B合计

1.3

3.12

C、大病医疗费用

10

24

D、休闲/旅游/爱好

5

12

E、其他大额支出

20

48

C、D、E合计

35

84

  A和B是属于必须保证的刚性支出,所以在退休时,必须保证养老金能够支付此项支出。但如此低的要求,靠社保提供的养老金能做到吗?上面已经算过,小李在退休时仅能从社保中获得1222.5元/月,合14670元/年,距离最基本的养老需求(31200元/年)还有16530元/年的缺口。即便不考虑未来20年(60岁~80岁)的通胀,其基本养老金缺口将达到16530×20=330600元。若再加上其他几项不确定的开支,缺口将达到117万元。

  解决这么高的养老缺口就必须在退休前做好理财。如要追求稳健,全部用固定收益类的无风险理财产品,小李必须在退休前每年投入一大笔钱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普通白领将无法承受,即使勉强支持,也会影响现在的生活质量。如要追求高收益,全部用高风险的投资型品种来理财,不言而喻,其风险也大大超出多数人的承受范围。笔者的建议是,基本养老需求的缺口,用固定收益类的无风险理财产品来积累,使利息收入能够弥补这方面的缺口;而改善型养老需求和不确定的养老支出,可以用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来满足。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社会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