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二:减少“三公”开支并部分划归养老基金
降低政府行政成本一直是近年来社会热议的话题,其中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费旅游的巨大支出引起了老百姓特别强烈的不满。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三公”开支已成为国家的公害,2008年我国的“三公”开支已达9000亿元,占国家财政开支的30%。比1989年的370亿飙升20多倍,比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至少快90%。有人算了一笔帐,这9000亿,可以造5个三峡工程,可以兴建100条上海磁悬浮,可以为农村修建90万所造价100万元的希望小学,当然也可以弥补目前一大半的养老金缺口。
客观上说,“三公”开支中的大部分都可以进行缩减,只要将目前的公款消费金额的一半用于补贴养老金缺口,中国的养老金空账危机几乎可以在几年内烟消云散。只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想要切实降低政府“三公”开支难度不小。
方法三:全国养老金统筹管理,提高养老金管理效率。
如果说上两个方法帮养老金“开源”,那这个方法则无疑是“节流”。由于目前我国养老金管理没有实现全国统筹,各地分散管理导致管理效率低下,不但无法跑赢通胀,其收益率甚至还不如长期储蓄。
而且我国养老金的监管体制不健全,个人账户的行政管理权、基金运营权和监督权都集中在社保部门,不利于保证独立性和完整性。前些年部分地区出现的社保基金案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只有实现全国统筹和有效监管,才能保证这笔储备积累的基金不被贪污挪用,同时提高养老金的管理效率。
另一方面,全国统筹也会大大增加上亿流动人口的参保积极性,目前由于各地社保各自为政,当参保人员转移就业地点时,单位缴纳的养老金部分无法转移,这也酿成了去年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集体退保潮,进一步缩小了养老金的规模。实现全国统筹则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为养老基金提供更多的新鲜血液。
方法四:适当开拓养老金投资范围,提高养老金投资效率。
国家理财和个人理财一样,实现开源节流填补养老金空账后,接下去就是要通过投资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可惜的是,我国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一直不高,郑秉文表示,单看2009年,社保基金实现收益率16。1%,企业年金收益率为7。78%,但中国养老金账户的投资收益率不到2%。
面对高于收益率的CPI,形成了福利的巨大损失。过去9年里,CPI平均为2。2%,照超万亿的基金收入,意味着每年损失几十亿。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按照目前规定,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只能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在负利率已成常态的时代,这样的投资策略跑过不CPI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指出:“目前我国面临的已不是养老保险制度问题,而是养老基金投资是否适当和投资的理性监管问题。”因此他建议尽快出台养老金的投资运营和监管办法,以解决收益率跑不过CPI的问题。
方法五:推迟退休年龄
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有效实施,那最后的方法就是推迟退休年龄。早在2008年,人保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就曾公开表示,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法定退休年龄,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
这是解决养老金支付危机最直接最有效但也是最无奈的办法。毕竟老龄化问题是21世纪的全球性难题,“晚退”已成为发达国家无可奈何的大趋势,中国也不能例外。
做实养老金账户刻不容缓
老龄化和养老金支付危机是个全球性的难题,中国的养老金账户之所以有较大金额的缺口也有相当部分的历史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过即便是如此,也不能仅仅以“国家兜底”来安抚民心,而应该想方设法来通过做实个人养老金账户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无论是通过国有股转持来开源,还是通过加强养老金监管来节流,或者是通过合理投资来提高养老金收益率,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是有的,关键就看有关部门有没有这个心去,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去解决问题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