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积极性很高。”全国政协委员马兰翠表示,应激发民间力量参与养老行业。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姚远教授向记者表示,应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尤其要注重政策能否及时落实、形成有效扶持。”姚远建议,应改变按床位数量补贴的老办法,而按接收失能老人数量计算,此举能真正扶持规模小而护理量大的民办机构。
解决“住不起”的问题,还需引导民办养老院降低过高的价格门槛。
汇晨老年公寓总经理周黎明认为,推广“公办民营”试点是一个好办法,用市场化手段替代政府包建包管模式,用监管和扶持的双重举措控制价位,“最终形成政府、民营机构、社会多赢的局面。”他介绍,作为“公办民营”的首家试点,汇晨老年公寓由政府出资建设,“汇晨阳光”通过竞标获得运营权。由于省去了土地成本等烦恼,汇晨在之前经营艰难的情况下仍坚持微利模式,“打包”价格合计每月每个床位2175元。
分层次、多元化是出路
我国已成为世界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完全靠机构养老实属杯水车薪。专家表示,多元化、分层次的养老模式是目前符合国情选项的。
姚远表示,应进一步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实现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6%社区养老、4%机构养老的目标。其中,一部分由政府托底,一部分由政府发放消费券补贴购买养老服务,一部分由个人承担个性化服务消费。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