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也正是考虑到“补缺口”模式给当期财政带来的巨大压力,在此后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中,决策者才选择了“补账户”的模式,并降低了做实起步比例。
在“补账户”的模式下,个人账户资金仍先填补当期统筹账户的发放缺口,而后再用政府财政资金补账户。
不过,财政的资金并没有一一对应到每个人的账目上。在采用该模式的试点省份中,有九个省份享有中央财政提供的补贴。该补贴由各省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运营,而未真正填补进地方的个人账户;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需要按比例为个人账户提供大量补贴。这部分资金也是作为一整块资金,由省级财政管理。因而,地方的个人账户中仍为虚账,仅有补贴资金与之遥相对应。
在一些地区,财政面对的压力并未减小。如在上海市,2010年基金收入为707.93亿元,支出高达811.47亿元。即便将个人账户征缴资金全部垫付给统筹基金,当年仍有103.54亿元的缺口。地方财政为了“补缺口”,即拿出107.43亿元。而对于个人账户部分,则无力再行补贴。作为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省份之一,上海市依靠财政“补”出的个人账户比例远未达到预计的3%。
若不计算财政补贴,根据《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在2010年,全国有14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基本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缺口总计679亿元。其中,湖南、上海、湖北、吉林、天津、黑龙江、新疆均为通过“补账户”来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省份。财政既要补当期支出缺口,又要补账户,苦不堪言。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