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当前的家庭格局中,一对夫妻要照顾4个老人。“养儿防老”面临着捉襟见肘的窘境。
那么,如何破解?是继续建设养老院,还是采用其他方式?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
第一棒
代表建议
老有所养——这四个字对于当下的中国普遍存在的“4:2:1”家庭结构来说,颇为沉重。
昨日,记者在北京获悉,针对养老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大连市侨联主席沈丽荣提出了关于将老年人住宅社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保障房建设的建议。
沈丽荣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不仅在于老年人人口比例大,还在于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下产生的特殊的4:2:1的家庭结构,使得以家庭为单元的养老结构变得很不现实,“不仅如此,随着‘40后’‘50后’加入老龄人行列,‘老有所养’的内涵不仅包括满足老人衣食住行医等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质因素,还包括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需求的精神因素。”
沈丽荣说,集中建立老年人住宅社区,可以以社会化的服务解决老年人衣食住行医等基本生活需求,有效规避由4:2:1家庭结构形成的养老难题。聚居的方式使老年人始终生活在社会及团队中,有效规避由年轻一代工作繁忙应顾不暇而造成的老年居所“空巢化”现象。
此外,以集中的社区服务解决养老问题,可降低社会支出总成本,大大提高为老年人服务的社会效率。
沈丽荣介绍,老年人住宅社区是以老年人居家养老为目的集中建设的建筑群,包括配套的老年人服务设施及服务系统。考虑到老年人同样是需要社会关注并提供保障的弱势群体,沈丽荣认为,应该将老年人住宅社区的建设纳入保障性住房范围,由相关政府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同时,也可以根据老年人家庭的经济情况建设高中低档的社区,采取不同的租售模式,让所有老人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服务。
本报特派北京记者房延彦陈婵婵杨海峰
梦想社区将大伙都能住,不会是富人专有
第二棒
编辑解析
“川川奶奶”——在沈阳皇姑区花园社区里,很多认识她的人都这样叫她。
老人属龙今年本命年,身体很健康,常被形容为“看上去也就50岁”。如今,老人每天最多的工作就是看护自己的孙子川川。
“等孙子上幼儿园了,我就解脱了,很想找个舒服的地方住下来,安静地过日子,”川川奶奶说,“儿子和儿媳平时很忙,不一定要在身边照顾我,我可以自己过,只要身边有老伴儿,有点玩的,挺好的。”
在沈阳,类似川川奶奶这样的老人并不鲜见。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沈阳市老年人口为122.9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7.1%。其中,70岁以上68.5万人,占老年人口的55.7%;80岁以上达18.4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4.5%;90岁以上13336人;百岁以上有290人。
如何让这些老人实现老有所养呢?右图是根据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提供的一份报告图解而来的“梦想社区”与普通养老的区别。
本版编辑刘凌整理
沈阳已有高端“养老住宅”均价6000元
第三棒
记者探访
公寓可租可买,还配建了“周末儿女房”;吃饭,可以订购“营养配餐一周箱”;生病,有“绿色通道”直达三甲医院……
这样的养老新模式,您觉得如何?
目前,沈阳浑南就正在尝试打造“聚居养老新区”,“中国首批绿色养老住宅示范项目”也争取在全省予以推广。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