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了,为啥还不轻松
由于制度设计等历史原因,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形成了“双轨制”的现状,多数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与公务员、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存在着较大差距。
双轨制造成的收入之差究竟有多大?这种差距会对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改变养老双轨制又有多难?
“双轨制”下,不同群体间的退休金相差较大
每月从银行领到1000多元养老金时,65岁的退休职工刘学坤总是百感交集:养老金是多年工作的回报,是国家对自己贡献的认可,这让他很欣慰;可养老金数量毕竟不多,单靠养老金,日常生活都很难支撑,更不必说大病大灾了。
刘学坤住在山东某县城边缘一个普通的院落内,和周围的农家没什么不同。妻子患糖尿病多年,眼睛已近失明,大部分时间躺在床上;37岁的儿子跟别人跑运输,一个月难得回几次家,收入不高。13岁的孙女刚上初中,刘学坤不仅要照顾生病的妻子,还得接送孩子,承担孙女大部分的学习费用。
上世纪70年代初,刘学坤以“亦工亦农”的身份,成为该县国营饭店的一名学徒,1982年才转为正式工。1987年,借着“农转非”政策,妻子、儿子也吃上了国库粮,他从县国营饭店调进了毛巾厂。可是,“公家饭”吃了没多久,国企改制大潮铺开,刘学坤下岗了,提前办了内退手续。
此后,刘学坤自己开了个小饭馆,一边做着小生意,一边自己交养老金。2006年,他正式退休,领上了养老金,如今,养老金虽几次上涨,每月也只有1100多元。
刘学坤说,养老金虽然不多,自己也能接受。可同时出来做工的,有的后来转入民政部门,工作时不仅不用自己交养老金,退休后每月能拿3000多元,“都是为国家做贡献,差距这么大,我实在想不通。”
由于制度设计等历史原因,我国的城镇养老保险体系形成了特殊的“双轨制”,不同工作性质的退休人员实行不同的养老金制度:从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的实行由财政统一支付的退休养老金制度;而企业职工则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