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明(化名)是上海一家大型险企的销售经理。从2009年下半年起,其公司就开始筹备税延养老保险的产品研发,两年多过去,他们的产品已经跟随个税政策的变动更新升级了几轮,但迟迟等不到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沪上各大险企看来,税延养老保险是未来必争的“大蛋糕”和保险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但相比之下,掌握放行权的财政和税务部门的态度更为谨慎。去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巡视员丛明在陆家嘴(600663,股吧)论坛金融发展环境专题讨论时曾透露,国税总局正在细化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个人所得税可延期纳税方案,并称届时该方案仅限于上海试点,该举措将适当减轻普通人税务负担。不过,截止目前,尚无相关进展消息。
保险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税延养老保险涉及的税收优惠政策与个人所得税相关,个税基本制度尚未完善是影响税延型养老险推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究竟是先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制度更重要,还是发展保险业、金融业更重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能还是前者为先。”最早参与税延养老保险研究的上海财经大学财政系教授胡怡建指出,孰轻孰重,是保险业和政府部门态度相左的关键。
险企冲动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上海建设“两个中心”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个人购买商业养老险,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保监会会同上海市研究具体方案,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试点”。
卢明说,税延保险产品在国外非常通行,可通过降低个人的税务负担,鼓励居民购买养老保险。
在过去两年多时间内,上海迅速成为专业养老险企布局的重点。目前,上海已有6家保险公司获准参与税延养老保险前期筹备工作。据卢明了解,其中大部分公司在业务流程、产品开发、客户资源等方面早都已经做好了全面准备。
实际上,对于在企业年金已进入“白热化”竞争的险企来说,税延养老保险可能是一块不得不争的“蛋糕”。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