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养老金结构方可顺利投资运营
中国的养老金制度“碎片化”,面对着来自居民、用人单位、养老基金、国家财政等四个方面的潜在问题。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中国养老金改革则面临三大公共治理的挑战。
第一,推进养老金结构调整,一要完善社会统筹的互济功能和政府责任,建立国民基础养老金制度,以克服老年贫困;二要打造个人账户的储蓄和市场融资功能,以改善老年生活。
第二,按照“三分法”建立养老基金安全投资机制,三分之一养老基金用于保守投资,包括大额储蓄和理财财产;三分之一养老基金投入社会基金(如英国环境与社会发展基金),即将优质国家项目向养老基金分配的渠道;三分之一养老基金投资股票市场,在长期投资中获得创新企业的利润和追求较高的收益;由此保障养老基金相对稳定和安全的收益。
第三,建立居民征信系统,在完善社会保障权益记录的基础上建立居民档案,由此建立国民基础养老金待遇的测算和调整机制,建立居民征信管理制度,确保国民基础养老金发放有方,避免经办机构和居民勾结榨取养老金。同时,政府要以“一个委托人”的资格出现(财政部门、社保部门统一),委托具有全国网络和窗口的大型商业银行托管养老基金,同时提供账户和窗口服务,做到国民基础养老金属地支付(人在哪里生活,即按照当地水平领取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方便异地携带和转换受托人。
关于养老金结构的调顺,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两会”提案中也建议,国家可通过加大企业年金税收优惠力度,特别是明确其中个人缴费部分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我国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养老金保障稳定结构。
相关研究和现实经验都证明,以企业年金为主导的“两头小,中间大”(基本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比例小,企业年金占比大)的多元化养老保障体系,能够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降低养老金赤字水平,缓释养老金资产价格风险,增强养老金可持续性水平。
厘清养老金结构的同时,对养老金账户的不同功能也要明晰。杨燕绥将国民基础养老金形象的比喻为“公交车”,其功能在于克服贫困;而个人账户养老金则如同私家车,用于改善个人生活。
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是两条道上的两架车,一是公交汽车,另一个是私家车,各具功能,不得混淆。国民基础养老金即为公交汽车,其作用在于克服贫困。应当按照公共品的原则规范养老金税费征收,税率在2010年约为社会平均工资的6.82%(从60岁开始支付),2035年升到12.79%;当领取年龄为65岁时,税率将从2010年的4.49%升到2035年的9.30%;财政支出占比从2010年的5.91%升到2035年的19.00%;GDP占比将从2010年的1.36%上升到2035年的4.38%。如果税率为10%,企业税率应为7%,个人税率为3%。中央政府支付基础养老金(可适度奖励纳税费贡献较大的人群,可鼓励高收入人群放弃领取基础养老金)的水平,应当是地方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40%-50%,GDP占比控制在4%-5%区间。
个人账户养老金即为私家车,用于改善个人生活。应按照准公共品的原则,建立全国居民通用的个人养老储蓄账户,规范个人养老储蓄、用人单位职业养老金、政府养老补贴和对养老储蓄的税收减、免、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