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来买梦想的人们也不仅仅是她的乡亲们。800公里以外的浙江农民黄大爷,当年花200元买了份养老保险,政府承诺,按照当时的利率计算,黄大爷60岁后每月可以领到12元的养老金。可如今利率降低了,养老金的金额缩水到了2元,还不够他买一斤咸菜。
绿皮本承载不了这些老人的暮年,那种闲适而又富有尊严的生活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邓州社保基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解释中,当年那项养老政策只在当地推行了一年就已停止。政府本来指望农民交的钱存到银行后可积少成多,最后用本金和利息就可以给他们养老。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比如那些年经济不景气,银行利率下调了好几次,政府也没找到钱生钱的途径,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
但真能了吗?为这笔历史欠账买单的,只能是那些底层的人们。
当覆盖全国几亿农民的“老农保”政策陷入停滞状态的时候,已经积累了140多亿元养老基金的保值也变得困难重重。即使一些农民最终领到了养老金,其领取额也大多比不上“低保”。
那个花钱买来的绿皮本,曾经承载着希望和诺言,如今却更像一个笑话。
毛大姐的故事有些荒诞,却是中国养老体制里一个真实的切片。事实上,即使是那些城里人,也能在毛大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甚至开始怀疑自己那个关于暮年的梦想。因为在当下,那种“没有什么是可以确定的”焦虑感彼此相通,今天买下的船票不一定还有资格登上明天的客船。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