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我国养老不公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取消“退休双轨制”
目前,一场是否应该延长退休年龄问题的大讨论进行的如火如荼、沸沸扬扬。到底应该不应该延长;到底哪个观点正确、哪个观点谬误;哪个观点讲道理,哪个观点不管百姓感受想强制推行,恐怕老百姓一看便知!
事实胜于雄辩。在真理面前,不管你是做什么的、不管你的官多大,也不管你的职务多高,都必须有根据的说话,都必须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否则老百姓是不买账的。
关于“退休双轨制”的由来与发展以至于所造成的养老金差距悬殊,两极分化的严重后果问题,经过多年的讨论分析、提案建议、宣传报道,特别是经过广大网友们的呼吁、诉求甚至是震耳欲聋的怒吼,在中国的城镇可以说早已街谈巷议、家喻户晓。凡是有点良知的社会各界,对企业养老金过低、与党政机关、与中小学等事业单位的退休待遇相比差距过大过于悬殊问题,都给予了同情,对于企退人员多年来的呼声都给予了支持与鼓励。
值得说明的是,企业养老待遇过低而且养老金差距过大的问题,不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过高而是企业养老金过低。解决其不公问题的主要方法也并非要求必须降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水平,而主要应该是提高企业养老待遇。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取消“退休双轨制”。
因为“退休双轨制”的长期推行,使得养老待遇差距悬殊。在今年上涨养老金之前,各媒体报道说企业养老金人均为1531元,加上今年上涨的养老金人均150元左右,现在的人均养老金大约应在1681至1700左右(有的省上涨的多一点)。仅为党政机关与中小学等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三分之一或更低。当然这里还包括高工资垄断行业的退休人员,如果排除垄断行业,人均收入可能就更要大大的低于这个水平了。
对于企业养老金过低的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近日在做客中国经济网《经济热点面对面》节目时指出,“双轨制是现象而非本质,企业职工的养老金低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内部的分配不公,因为养老金的多少是和工资成正比的。所以唐钧认为,现在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不是将公务员的养老金向下拉,而是想方设法的把企业里面的分配搞的更加公平。”(中国经济网7月5日讯记者贾玮)
现在悬殊的养老金差距到底是企业分配不公造成的还是国家推行的“退休双轨制”导致的,我想这个问题经过社会各界的广泛评论以及企退人员的不断呼吁,应该是很清楚的!
人人皆知,已经退休的人员已脱离了企业,怎样上涨养老金、上涨多少养老金,已经与企业没有了任何关系,而是完全根据国家政策进行,这怎么能说“企业职工的养老金低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内部的分配不公”呢?现在企业分配的再公平与退休人员还有关系吗?何况现在的企退职工中绝大部人员并没有经过企业内部分配悬殊的不公平阶段。显然这个话没有任何道理!这样的评论与建议竟然出自一位“专家”之口,确实让人匪夷所思!
关于企业养老金过低问题,2012.3.8日《工人日报》是这样说的: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养老金双轨制”的退休制度: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这使得两者之间的差距可达3倍之多。
养老保险“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职务、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退休时的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有天壤之别,由此引发社会公众对于社保不公的不满。
针对“退休双轨制”问题,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政协记者会上已经作出回应,坦承“退休待遇差的产生是因为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不同所致”,并表示将进一步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以解决这一问题。(《人社部回应“养老金双轨制”将进一步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说:在“双轨制”养老模式之下,工作性质相近、年限相同的职工,从企业退休和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可能相差数倍。(《养老“双轨制”导致不同群体退休金可能相差数倍》)。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7日(2011年2月)上午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谈及“退休待遇双轨制”问题。他表示,这个现象是不合理的,将采取“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养老保险改革”等三项措施进行解决。(中国新闻网:《温家宝称退休待遇双轨制“不合理”将试点改革》)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