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如果要维持现在的养老金给付水平,除现在已有的养老金(即上文中所指“结存”)以外,我们在2013年这个时点,还需要另外18.3万亿的养老金,才可以保证未来70年退休金的发放。
也许这一概念听上去有些杞人忧天的意味,但专家指出,与仍在可控范围内的“空账”相比,这一缺口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长期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缴费的人数趋于下降,流量和存量的问题会相互转化并可能威胁到养老金支付。
参与上述18.3万亿缺口报告撰写的中国银行研究员廖淑萍指出,“如此大的存量缺口意味着,未来某一个年份后,中国年度的养老金流量缺口会是负的,而且还会不断扩大。”
另据报道,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学者高培勇和汪德华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在现有社保制度框架下,要确保2020年中国每个退休者都能领取养老金,以替代率(即领取养老金占该年社会平均工资的比重)52.4%计算,养老金支付缺口都会持续增加。最早在2015年,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就会出现支付缺口。
两位学者预计,如果现在不能未雨绸缪,及时调整政策,到2050年,养老金缺口累积将达到该年GDP的95%。这样巨大的资金缺口,必将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需要转嫁给当代企业或进行代际转移。
养老金缺口危机的背后制度设计累积双重风险
上述三个“缺口”并非同一概念,但无论从哪方面考量,养老金危机都已经是难以回避也无法忽视的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不过区区二十年,为何就已陷入了困境?专家指出,在短期内,我国养老金收支压力主要来源于制度设计导致的转轨成本;而在中长期内,人口老龄化将逐渐成为导致养老金收支缺口的更为主要的因素。
事实上,养老金缺口将进一步加大的判断正是基于一个重要事实:即老龄化的推进和平均寿命的提高。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接近1.3亿人,全国31个省区市已有26个进入老龄化状态。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