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为什么上海CPI总水平及食品价格水平最高的时候,马志文家里的伙食费却不是最高的呢?“物价高了,我们的感觉很明显。既要不严重超支,又不能过多影响生活水准,只有精打细算地过。”她笑着说,最简单的原则是:什么商品价格贵,就尽量少买;尽量挑选价廉物美的,少而精的。“比如今年食用油越来越贵,我们就升级消费品种,偶尔购买些橄榄油,既健康,涨幅又不及一般的油。”
蔬菜、猪肉、食用油、大米……在马志文眼里,今年,每一种主副食品的价格都能画出起伏不定的波浪线。“涨价最明显的是猪肉。”她说,以普通的纯精腿肉为例,4月份时售价在每斤13元左右,已经比去年高了。但5月份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以0.2元、0.3元、0.5元这样的幅度一点点涨上去。“有次,我只买了一点肉,却花了30元。连摊主自己都看不懂了。”她笑着说。
事实上,今年以来,猪肉也被普遍认为是“绑架”CPI的主要推手。以上海为例,今年1月份,肉禽及其制品同比涨了9.6%,环比上月只增0.4%。但到了4月份,同比涨幅拉大到了17%。至6月份,同比涨幅更升至24.8%,环比上月也增了5.8%。
保障型服务消费
保健品花费越来越“大方”
日常伙食开销尽量少而精,老两口在营养健康上的花费却越来越大方。“人老了,就希望能健康一点。与其大鱼大肉,我们更喜欢买些进口的保健品。”马大嫂笑着说,这笔开销已经有超过基本的伙食费的趋势了。
记者在账本上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维生素B、维生素C、蛋白粉、卵灵脂、鱼肝油……健康保健类开销每月都会单独列出。1月份,这笔消费金额总计就达到了841元,接近当月900元的伙食费。到了7月份,保健品消费达到最高值,达1061元,当月伙食费则只有1000元。此后,9、10月份都突破千元,8、11月份也在900元以上。
根据市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报告,在外饮食、家庭服务、医疗费、交通费、通信服务、文化娱乐服务费、教育费、居住服务费等都属于城市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从近几年数据看,医疗、教育等保障型服务消费增速趋缓,比重下降。不过,这一比重在老年人中却有上升。
享受型消费
买花养宠物郊游都不少
与保障型服务消费相对应的家庭服务性消费,是享受型消费支出,主要用于精神文化、休闲娱乐等。市统计局统计显示,2011年上半年,沪上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达649元,占全部服务性消费的17.7%。
退休后的马志文夫妇在这方面也没有“落于人后”。1月份,郁金香45元、柔肤水260元;2月份,面膜37元;4月份,辰山植物园门票40×2元;11月份,烫发158元;还有每月必定出现的猫砂、猫粮消费……这些零星的小额消费虽然散落在各月的账单里,金额也不算太高,却无不体现出主人对生活情趣和品味的追求。
人均月消费
4年翻一番,达1549元
如果以她本月已取出了3200元作为日常开销计算,今年马大嫂家全年日常开销总计37175元。老两口每月平均消费额超过3000元,人均月消费额则约为1549元。“这两年,人均月消费额都差不多。”
不过,2007年,人均月消费只有712元,连今年的一半都不到。2009年,则为857元,也远低于今年。
“抗通胀”心愿
加了养老金像是“及时雨”
如果单从个别月份来看,今年主副食品价格涨势厉害,各项消费水平也有增长。可细心的马志文统计了全年的伙食费开销后发现,今年比去年没有增长多少。“如果12月份按900元伙食费计算,全年总共12120元,比去年多了10%左右。”好在今年上海养老金水平提高后,夫妇俩的退休金也总共涨了300多元。“涨幅正好与伙食费涨幅差不多。加了的这笔养老金就像是及时雨。”
马大嫂说明年最大的心愿还是能加点养老金。她发现,从2007年至2009年,伙食费增幅多在10%左右,也与这些年来养老金增幅相当。“如果明年能再增加点,过日子就会更踏实些。”
“抗通胀”对策
提高收入加强保障
舆论普遍认为,现在CPI已经进入下降通道,并将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显著回落。不过,此时,民生改善更加不容放松。
沪上收入分配问题专家、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院研究院权衡也提醒说:“对物价最为敏感的是低收入人群,受影响最大的也是低收入人群。他们需要依靠政府提供保障、转移支付和必要的救助。”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