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的一个生育高峰期,目前这些人正是适龄劳动力。之后由于计划生育,出生人口开始下降。等再过20年目前的适龄劳动力步入老龄行列的时候,缴费人员将远低于领取养老金的人员。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带来的影响其实现在已经显现了出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显示,1978年,中国平均一名劳动力要抚养0.603个未成年人和赡养0.081个65岁以上老年人,到2006年,则变为一名劳动力负担0.255个儿童和0.127个老年人。这28年间,少儿抚养负担年均以1.24%的幅度降低,而老年负担则以0.166%的幅度增加。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只增加了约1%,到2015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不再增长,中国的“人口红利”应该说就消失了。
郑秉文算了这样一笔账:当前中国社会基本养老制度的覆盖人口2.6亿人,其中1.9亿人为缴费人口,而另外6300万人为领取养老金的人,这就意味着3个人上缴的养老金支付1个人的养老金。随着未来老龄化社会高峰的来临,将是2个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支付4个甚至5个老人的养老金。
不仅如此,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已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1980年至2010年期间,平均每五年上升约1岁,如果退休年龄政策不变,则意味着老年人口退休后的余寿不断增加,给养老金支付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仅靠延长退休年龄不能解决问题
养老金的压力让“延迟退休年龄”这一话题不可避免地被摆上了桌面。尹成基表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研究,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规划,并会以适当形式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
由于人口老龄化将逐渐成为导致中国养老金收支缺口的更为主要的因素,因此相关部委前几年就有了“延迟退休”以缓解养老金压力的想法。
人口老龄化挑战是全世界面对的共同课题,目前美国、德国的退休年龄是65至67岁,但中国的法定退休年龄男性是60岁,女性50岁,这与美国德国等相比显然有点过低。
中国关于退休年龄执行的还是上世纪70年代制定的政策,迄今已经约40年,期间人口预期寿命提高了7岁多。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说法,如何退休年龄延迟5岁,每年可以减缓养老金缺口200亿。而且提高退休年龄,延长了缴费年限,按照待遇计算的办法,也提高了参保人领取退休金的数额。
然而仅仅靠延迟退休年龄并不足以克服人口老龄化给中国养老金体系带来的压力。退休年龄提高后,至2050年,养老金收支缺口需要的财政补贴仍然占全国财政支出的9.9%。而且相对于目前2.2万亿的缺口而言,每年减缓200亿显得微不足道,并不能改变空账继续扩大的现实。
呼吁改革
郑秉文表示,从长期来看,中国社保制度需要作出改革,如果不改革,养老金支付的不持续性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曾表示,社保制度要做好顶层设计,从社会分配的高度看养老,国家对社保占财政比例、养老金收入支出的额度、养老金缺口填补等方面要进行中长期规划,从而进行社保制度的多项改革。
唐钧曾认为,目前特别要考虑通过在完善对缴费人口和退休人口的预测的基础上,提早制定包括提高退休年龄和向社保划拨上市国企股份的若干不同方案。
现在中央和地方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持有市值约为13.7万亿元的上市国有公司的股份如果从明年起,逐步划拨80%的国有股份到社保系统,加上退休年龄的提高,将能使中国养老金账户累积结余持续约30年,最晚到2050年,年度养老金收支将保持基本平衡。
对于人们改革养老保险制度的呼吁,尹成基表示,推进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目前已经明确了方向,为了积极稳妥的推进这项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采取了先行试点的办法,2009年就在山西等5个省市开始了试点。2011年中央又下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协调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五项改革。
尹成基说,山西等5个试点省市目前已经做了大量测算论证等准备工作,但由于相关配套改革的落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具体措施一直没有推出。“我们将会同财政等相关部门,指导山西等5个试点省市抓紧研究拟定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适时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尹成基说。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