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把市场经济的种子撒进了社会主义的土壤,并使其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迸发出勃勃生机。这一现实不仅回应了西方世界曾经的质疑,更超越了人们最初的想象。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1978年至2011年,年平均增长率超过9%,人均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经济奇迹”让世界为之惊异。然而,这“奇迹”的背后,却有着难以掩饰的忧虑。全社会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局面并未伴随经济总量提高而同步形成,以养老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正在催生国民的养老焦虑。对于一个老龄化速度世界第一、老龄人口超过1亿的发展中国家,明天我们如何养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应该走向何方,这是我们当前必须要面对、必须要下大力气解决的重要问题。
渐进式的改革路径,欠发达的经济背景,“四二一”的人口结构,使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了更为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否能够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是否能够改善失衡的社会福利状况,这既是制度建设的重点,更是难点。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首先要突破“碎片化”困境。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的形成与渐进式的经济转轨路径紧密相关,有着不可逾越的发展脉络及历史进程。自下而上、先易后难、分类分层的改革模式使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转型缺少了整体设计和统筹规划。城镇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分离,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割裂,不同区域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差异,不仅使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的进程趋缓,而且严重影响了养老保险制度本身的公正性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