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轮到老潘了。
“您的钱到账了。”排了半个多小时队,换来的这句话让老潘很受用。一声“谢谢”,他接过柜台递来的银行卡,慢慢地装回兜里,又轻轻地在兜外面按了一下,慢慢悠悠地走出银行。接下来,老潘该去公园散步、下棋了。
让老潘每个月“牵肠挂肚”的是福利养老金。这项政策是北京市2008年推出的。截至2010年,有61万像老潘这样没有养老保障的老人,每个月能领到250元的养老钱。
事实上,过去5年,北京的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质变,惠及人群越来越广泛,社保待遇年年增长,医疗报销比例越来越大,社保卡让门诊费“零垫付”,农民工、外地人逐渐实现社保全覆盖……
居民住院可报销七成
“一老一小”大病医保制度不断扩容,于2010年整合成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老潘住在八角北里社区。虽然是一个人住,但家里却收拾得很干净。
老伴儿早些年就去世了,老潘也没有子女,这些年他一个人靠每个月520元的低保生活。250元的福利养老金,在别人看来也许就是一顿饭钱,在老潘眼中这却是“意外的惊喜”。
6月13日上午,在小区遛弯的老潘说起以前的境况直皱眉,“咱也没啥收入,可这越老越要花钱。”
不说别的,快70岁的老潘虽然身板儿还算硬朗,但每年诸如感冒、咳嗽的小病也躲不掉,去医院看几次病花个千儿八百是常有的事,“那时候啊,就怕得病。”
怕什么来什么。前几年,老潘腿不大行了,常犯疼。医生说是骨质疏松。
就在老潘为药费发愁时,另一个“惊喜”帮他解决了燃眉之急。
2009年,北京在此前“一老”大病医保政策的基础上,建立“一老”门诊报销制度,一年能报销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