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抛出的“缺口论”和“债务论”,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轰动。中国养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再度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宣告实现了“制度全覆盖”。但与此同时,突如其来地,很多与养老保险制度相关的相互矛盾甚至冲突的信息也纷纷出笼:以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迅猛发展为基调,一些官员、专家对媒体和公众大讲特讲养老基金的“缺口”与“债务”,不顾国情非要学习欧美国家“延迟退休年龄”,加上社会上长期积累的对养老金“双轨制”和对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满,造成了养老保险制度危机四伏的假象。
在上述种种“反调”大合唱中,对养老基金的“缺口”和“欠账”、“亏空”和“债务”的判断最为关键。2012年年底发表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称:“2011年(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个,收支缺口达到767亿元。”更具冲击力的爆炸性新闻出于2012年年中媒体刊登的一条消息:“2013年我国养老金缺口将超18万亿”,这个令人咋舌的天文数字据称来自一个题为《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的研究报告。这两份报告抛出的“缺口论”和“债务论”,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
没有财政补贴,养老保险基金就有“缺口”
以这个变化为基础,再反观之,其实报告中所讲的“缺口”,基本上指的就是财政补贴。研究者曾解释:“全世界比较规范的社会保障制度中,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雇员和雇主,即社保制度应能够自我平衡,追求本身财务的可持续性。”这也就是说,研究者的研究目标是:试图以“剔除财政补贴”为前提实现养老保险的“自我平衡”。综上所述,其实可以这样去理解:如果没有财政补贴,养老保险基金就会有“缺口”;如果加上财政补贴,养老保险基金就没有“缺口”。
所以,2012年年中,国家审计署发布《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公告》提供的数据和审计结论应该是可信的。其中关于城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审计结果是:“"十一五"以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1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8500。41亿元,比2005年底增加14896。89亿元”。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审计结果是:“截至2011年底,基金累计结余1635。53亿元,比2005年底增长36。67倍”。综上所述,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结果”得出了结论,审计结果表明:中国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总体安全完整,基金运行平稳规范,有效保证了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支付。”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