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选哪种,劳工月退休收入大概是退休前的七八成左右。
至于军公教的退休金,也由两部分组成,也是复杂的算式,退休后每月平均也是退休前收入的八成。
但是除了这八成的收入外,军公教退休后还有多项福利,比如退休金存入银行享受18%的补贴利息,因此,有人算过一笔账,有的军公教人员退休后不比退休前领的少,退休工资高达100%甚至110%。如果曾经身居高位,以台湾副领导人月薪33万新台币计算,退休时一笔可领走几百万新台币退休金,退休金享受18%的利息,那他的退休金利息都高过在位时的工资。
退休金领法多样:
分一次领、终生领等
台湾退休金的领法细说起来也让人头大,但总体上分为一次领和终生按月领。
劳工领取的退休金,来源于雇主按月缴纳的不低于劳工每月工资6%的金额,这笔钱存入劳工退休金个人专户,退休金累积带着走,不因劳工转换工作或企业倒闭而受影响。同时,劳工自己每月在户头上存入上限为工资6%的金额,这笔钱不计税。在这种情况下,劳工年满60岁即可领退休金,建立户头15年以上者,可选择终生按月领退休金,未满15年者,只能领一次性退休金。
而军公教人员的退休金支领就更复杂了,任职未满15年者,只能一次性领取;任职15年以上者,至少有5种支取方式,一次领、月领、领1/2的一次退休金和1/2的月退休金等。
退休保障不一样:
公务员好过劳工
台湾这几年的公务员考试一年比一年拥挤,可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并不是因为公务员的工资有多高,而是退休福利有保障。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台北人说:“如果你有小孩,他考上了每月工资2万新台币的公务员,也被IBM[微博]以每月8万新台币薪水录取,你让他选哪个?”我说:“要看他的志向。”他答:“你太书生气了,我会毫不犹豫劝他选公务员。”他算了一笔账,一个最没出息、从来没升职的公务员,退休时月工资5万新台币,如果他20岁工作,工作满30年就可以退休,活到85岁,要领35年退休金,如果他太太比他晚去世,他太太还可接着领他的一半退休金。如果是到IBM,除非公司跟你签30年聘用期,每月保障8万元,才能勉强达到公务员退休时的实际收入。
依据“公务人员退休法施行细则”、“学校教职员退休条例”、“陆海空军退伍除役官兵退除给予及保险退伍给付优惠储蓄存款办法”,台湾的公务员虽然薪水不高,但有多项退休福利,比如退休金随公务员工资调涨,子女比照现职者享受教育补贴,有三节慰问金,去世后配偶或无劳动能力的子女可接着领一半的退休金等。
此外,如果公务员被官派为公营企业、基金会的董事长,将不受退休年龄和公务员工资限制,更是“钱”途大好。
差距是历史造成:
当年曾有合理性
台湾现行的退休保障制度是以职业分类为基础建立的,不同职业的退休者保障也有所差异。公教人员及军人在公教人员保险、军人保险及退休抚恤制度的双层保障之下,保障的制度最为完善,经济风险的可能性最小。其次是劳工,虽有劳工保险及退休金制度,但是相比之下,保障程度低于公教人员。
近几年台湾的福利、保险制度相继亮起财务红灯,无论是健康保险还是退休保险都现负债黑洞,在此情况下,社会对公务员退休福利开始批评抱怨,甚至把公务员塑造成盘剥者。台湾当局也一再修改有关法规,缩小公务员与劳工的退休保障差别。比如1995年以后的公务员,不再享受退休金存进银行18%的利息。其实,当时这样的制度设计有其合理性,台湾七十年代工商业起飞,企业员工薪资暴涨,而军公教人员还领着物质艰困时期微薄的工资。为了吸引人才进入政府工作,也为了稳定军公教队伍,才有了退休金享受18%利息的制度。对于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来说,这不是特权,而是基本生活保障。比如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位老师以每月3000新台币工资退休,而他的儿子一工作每月就挣8000新台币,那这位老师退休后就靠退休金18%的利息补贴生活。
再以军人为例,台湾80年代初退休的少将一次领取的退休金为130万新台币,就算退休金一分钱没花全存在银行,每月支取18%的利息也就2万多,至于被国民党抓丁的老兵们,当时只能一次领取30万或者10万新台币的退休金,他们享受的利息每月只两三千,而台北现在的基本生活费是每月14000新台币。
因此当全社会指责军公教的18%利息时,台湾知名媒体人陈文茜站出来说了公道话:许多人如今以为自己的利息只有1%都不到,为什么有人可以领18%?他们忘了在1980年以前,我们有多穷,军公教薪水有多低。这些人奉献一生,得到的这点补贴是他们退休后面对高物价繁华年代最起码的帮助。
退休制度攸关每个人的利益,也攸关社会的公平正义,牵动着人与社会最敏感的神经。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