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社保基金预算纳入预算管理。“我的保命钱更安全了!”群众对此一片叫好。那么,下一步,作为拥有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的中国,如何让社保基金运行得更规范、社保何时能进入“全国漫游”时间、养老金“双轨制”如何并轨?代表委员对此发表了看法。
纳入政府预算
社保基金运行进入法制化轨道
将社保基金预算纳入预算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此前,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要求,“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与基本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不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包括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股减持收入、彩票公益金收入和投资收益,用于弥补今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目前社保基金总规模为1万亿元。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社保基金会副理事长沈小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透露,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成立12年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保证收益,通过配置不同资产类别分散风险,年均收益率超过8。3%,成功“跑赢”CPI。
“政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主导者,也是社会保险基金的责任分担者和信用担保人。”郑功成认为,将社会保险基金纳入政府预算口径之后,可以肯定这一基金的运行信息将更加透明,运行过程会更加规范,制度也会更稳健、更安全,因此,将社保基金纳入预算口径,是优化社保制度监管的重要步骤,也是这一制度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的重要标志。
“卡随人走”
构建社保全国联网机制
截至2012年,我国织就了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到4。84亿人,2012年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比5年前增长86%。社保网络已经织就,养老金、医保如何实现“全国漫游”成了老百姓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不交保险,违反国家规定,那可不能这么干,可是这交了保险,回老家了这钱咋办?”从四川来沪打工的尹萍有这样的疑惑。由于养老和医保“全国漫游”尚未实现,医保参保人员在异地往往面临着“看病难、垫支多、报销繁”,养老保险“转不了”,更是让不少流动就业人口无奈选择“外出打工参保,辞工回家退保”。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