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开始试点,尽管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解决日益增多农村老龄化人口老有所养问题、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在试点过程中也遇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农民参保意识与缴费问题
农民参保意识的增强不是来自外部的强制,农民天生与土地、庄稼打交道,吃饱喝足就知足了,这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特点。而从小农经济走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农民需要培养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自我完善、逐步成长的过程。改革开放30多年,80年代开始推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培养了农民的自主意识,即过去都是由集体安排劳动力的使用和农产品的分配,家庭联产承包制推行使农民能自主处置劳动力和自产农产品的用途。但是,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过程中家庭劳动力多少不一样,责任田多少不一样,土地的位置和肥力不一样,引发农民之间种植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一样,导致产量和收入的不一样,从而诱发农民的风险意识。如果说农业风险是农民参加农业保险的诱因,但在农民收入和生活条件不宽裕的条件下,农民只能自己应对风险。但是,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农业保险政策的出台,农业保险一定会在农村得到更快的发展。
农民参加社会保险意识的增强,原因有三:一是农民对生老病死残等风险的认识增强。生老病死是人们生命成长中自然规律,过去人们靠自己劳动和收入维持自己及家庭的生活,缺乏互济机制和政府除少量生活救助以外的社会帮助,产生了农村家庭之间因劳动力多少和收入水平的差距引发的贫富不均问题。对农村贫困家庭而言,子女上学和家人有病是最患愁的事,结果往往是小孩得不到基本的义务教育,病人得不到及时医治,更多的是省吃俭用让小孩上学和病人得到简单的治疗。农民从内心希望政府或社会给予政策或制度的照顾,解决自己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二是农村人口老龄化影响。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村劳动力得到解放,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3亩,依靠农业难以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业劳动,出现农村老龄化人口增长快于城镇的新矛盾,农村种田的都是老人和部分妇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十分突出。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