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养老制度因为“出身”不同,而待遇迥异:企业与事业、党政机关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有天壤之别。所以,很多省市的企业退休职工,一直在呼吁解决“企业高工的退休待遇,不如机关司机和门卫”的现象,近年尤甚。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人均月收入远远高出企业退休者,不是“本来如此”、“古已有之”,而是因为后天制度设计存在缺陷酿成的。
1995年之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一般为国家和企业完全保障-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几无差距。但1995年企业改革时,机关和事业单位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这就形成了在养老制度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截然不同模式的“双轨制”:在企业,退休金按照其交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发;而机关和事业单位,则依据其工龄和退休前一月的工资计发。所以,多年来,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越增长,养老金差距越悬殊。
“在职时候要讲效率,二次分配就要讲公平。”所以,面对养老保险“双轨制”以及由此造成的巨大差别,公众腹诽很久,社会呼吁养老保险“并轨”的呼声渐高,且不间断。显然,养老保险“并轨”,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基于此,人社部官员表示“最终并轨”,既是对时代潮流的一种顺应,也算是对公众的一种回应。
但是,养老保险最终“并轨”的说辞,最近几年一直未间断。比如,在2012年12月,2013年3月,胡晓义副部长分别在不同的场合表达过这个观点。但百姓想拷问的是,“并轨”有时间表和路径图吗?
丝毫不怀疑人社部欲主导养老保险“并轨”的善意和决心。早在1992年,原人事部曾就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作出要求,但改革以失败告终。2008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再次出台,5个省市试点。时至今日,这项深得民心的“并轨”试点已经杳无信息。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