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的问题,是一个新考题。这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媒体还是有关部门都在深入探讨养老的话题。然而,在这样的探讨中,农村养老却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要不是参与调研的专家重提农村养老制度的尴尬,估计这一月养老金仅能买几盒感冒药的现象依然不会引起重视。
其实,我们的养老制度构建是在成长的,老百姓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但是,农民养老的问题,却不能仅仅用制度去抒情,更要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月55元的养老金真的承担不去抒情的壮阔。
这个被有关部门赋予“新农保”名称的险种,在推广之初就走了低门槛的路线。由于秉持广覆盖、保基本等原则,致使当时设定的标准较低,一个月可以领取55元要比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还要低2元钱。这样的标准显然是难以保障农村老人老有所养的。
有资料显示,中国农村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农村老人的贫困发生率也是城镇的3倍以上。这样看来农民养老问题的确需要重新认知和考量。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农村存在着不少后来出现的养老绊脚石。
一者,由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很多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二者,家庭农场的推广以及反租倒包形式的出现,部分土地通过流转集中到少部分手里;三者,农村青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这就形成了另外一种现象,农村的很多老人成了留守老人,成了没有土地的留守老人。他们自己没有养老积蓄,他们也不能再从事体力劳动,他们的子女也都存在收入低的问题,最关键的还在于很多农村老人由于一生劳累,到了晚年的时候,已经是体弱多病了。这无形之中,也让他们的养老问题更加棘手。
面对这一切,农村的养老问题确实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当然国家也是一直在努力的,但是,面对到时候每月55元左右的养老金,这却又是一种无奈的尴尬。55元成就的是有关部门的抒情,而对于农村老人来说却听不到抒情的动情。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