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花了两个月工资买的商业养老保险,多年后的收益令投保人董维亮大感意外——每月1块8角钱。
“25年前的1块8角钱还能做不少事,现在就连一个锅盔都买不到。”10月28日,家住成都市金牛区北站西一巷的董维亮致电本报民情热线(028-86968696),反映自己1989年花100元购买了中国人寿的商业型储蓄养老保险,20多年过去了,到了领养老金的时候,保险公司给他的养老金每月却只有1.8元,“连坐公交车的费用都不够。”
董维亮的反映是否属实?商业保险收益如何计算?市民购买商业保险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参保人憋屈:
两月工资买的保险,25年后每月仅领1.8元
10月28日,在成都市梁家巷,记者见到了董维亮。董维亮现年已经71岁,1989年购买保险时,“刚过完46岁生日”。
董维亮原本是成都某厂职工,1984年因为身体原因提前退休,1987年在荷花池办起金牛区第一个自行车租赁及修理行。“自己当时原本并没有购买保险的打算,也根本不懂什么是保险,收益率多少、每月领取金额都没有概念”。
但董维亮最终还是爽快地参了保。
“推销保险的人员是当时我所在的街道办个体协会的工作人员,他们介绍,只要买了这份保险,60岁就能领养老金。我想着老了有保障,而且有街道办人员出面担保。”董维亮回忆,“但当时保险公司并没有出具任何凭证,也没有告知未来收益”。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