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如何入市?这个话题不仅在中国被广泛关注,在一些发达国家同样是热点话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诸如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拥有多年相关经验,已经给养老金入市找到了合适的路径和成熟的模式。不仅养老金入市的规模占GDP比重很大,且投资范围相当广泛,以便降低养老金入市带来的风险。
养老金占GDP比重大
美国的“401K计划”是国际上公认的较为成功的企业年金运作方式。证监会[微博]研究中心就曾提出,我国应借鉴美国“401K计划”,加快养老金体系建设,大力推动企业年金发展,实现养老体系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英国现行的英国养老金体系主要由“三支柱”构成。第一支柱为国家养老金计划,主要包括对全体符合条件的纳税人提供的国家基本养老金,和对雇员提供的与收入相关联的国家第二养老金,两者都采取现收现付制。第二支柱的职业养老计划和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计划统称为私人养老金计划,这两种
养老保险均采取市场运作的模式。
为应对养老金支付高峰的到来,加拿大成立了退休养老金计划投资委员会(CPPIB)。作为全球典型的长期机构投资者,CPPIB通过专业化投资运作,取得的收益率高于同期CPI水平和GDP增长值。
为推进多元化组合资产配置,CPPIB投资于多种资产类别,包括上市公司股票、私募股权、房地产、通胀挂钩债券、基础设施和固定收益工具。大约有800多亿加元投资于加拿大市场(约占总资产48%),其余资产则投资于全球其他国家市场,其中新兴市场股票占比7%。股票配置基本策略是在被动式投资中加入主动因素。
国泰君安分析师徐寒飞曾将经合组织(OECD)28个成员国的养老金入市进行了横向对比,发现海外入市的养老金普遍投资规模巨大。徐寒飞指出,从资金规模看,根据OECD统计,2014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养老金规模占GDP只比分别达到96%、84.6%、74.7%和30.2%。OECD国家平均值达到86%,而2014年,中国养老金规模占GDP比重不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