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会降低一个经济体的活跃度,老龄化与少子化(即0~14岁人口过少)叠加,则意味着巨大的养老风险。养老保险会面临“缴费的人少,领钱的人多”的窘境,而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则意味着未来养老服务价格的提升,甚至会出现老人有钱难以买到合适服务的情况。
数字已经清晰地揭示了现实。问题是,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延缓老化的速度?人口学者何亚福认为,人口老龄化不是阵痛,而是长痛。缓解人口老龄化,主要方法就是把总和生育率提高到世代更替水平附近。这就需要生育政策作出重大调整。从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生育政策已经在变化,但是跟人口危机的现实相比,还是滞后。
在众多人口学者看来,现在调整生育政策已经晚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口学者李建新1995年就提出,生育政策调整的最佳平稳过渡时间点是2000年左右。现在离2000年已经过去15年,生育政策调整还暂停在单独二孩上。
李建新认为,人口政策需要超前制定,因为它的变化本身是滞后的,而且有一定的惯性和周期性。
确实,中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降到世代更替水平以下,但因为人口增长的惯性,人口数量还在继续增长。2012~2014年劳动年龄人口已经连续三年出现净减少、老龄化加速,这些预警信号都在提醒我们:中国人口结构已经发生重大扭曲,形势已经非常紧迫。
亡羊补牢,到底晚不晚?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到底有几只羊。但无论晚不晚,补总比不补好。对于中国人口来说,老龄化已经汹涌而至,难以逆转。在人口新常态下,必须以新的心态、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行动模式来调整生育政策。当断立断,其利自现。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埋在那春天里”,流行歌曲可以轻松地这样唱,但是,又有谁甘愿在经历一世操劳之后孤苦无依,老无所养呢?谁愿意在春天来到时却独自老去呢?
2015-09-2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