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企业自愿为员工提供的一种福利待遇,是法定养老保险的补充,也是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企业行为,由私人公司经营,政府只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为了防止因雇主破产而无力支付养老金债务的风险,德国设立了雇主组织的养老保险基金会作为担保机构,如果企业破产,无法支付本企业补充养老金,则由该基金会支付。
个人自愿养老保险是由商业机构提供的,作为一种补充保险形式由个人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它是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三支柱。主要为那些想在退休后得到更多养老金收入的人提供额外的经济保障。个人自愿养老保险对象主要是医生、牙医、药剂师、律师等。
德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和社会条件的急剧变化使德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法定养老保险金支付总额的持续上升和缴付总额的不断下降,导致现行养老保险模式已不堪重负。
一方面,人口出生率持续低迷,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严重。德国生育率自1960年代以来持续下降,1960年代中期每个妇女平均生育率约为2.0,而现在平均生育率仅为1.4;2010年11月,德国联邦统计局公报说,德国男性人均寿命为77岁多,女性为82岁多,数据显示老年人的预期寿命还在增加。对于法定养老保险而言,人口结构的变化意味着缴费者与受益者的比例的不断提高,2009年100个在职人员赡养34个退休人员,预计2040年将会是100个在职人员赡养50个退休人员。
另一方面,高福利导致的高失业率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使得法定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不断减少。1992年德国政府进行养老金改革时,规定男性65岁、女性60岁为退休年龄,实际上退休者的平均年龄要远远低于法定的退休年龄。因为失业和提前退休使得养老保险收入减少,却要负担更多退休人员更长时间的养老保险,从而导致支出超比例增加。另外,德国社会保险制度是以职业为中心的社会保障,想要领取“标准”福利金的人必须长时间从事全时职业,然而劳动力市场上临时工作、计时工作等新型的雇佣方式不断代替正常的雇佣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法定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