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
养老金全国统筹会设置一段过渡期,
社保基金即将入市的消息已在股市形成了积极预期。只是,市场对此理应保持审慎和理性的态度。
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化运营的根本目的是保值增值。从安全性和投资配置的角度考虑,最终使用的资金额度估计不会太高。
依据李克强总理日前签署的第667号国务院令,《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下称《条例》)将从5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掌管着近两万亿资产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国民的“养命钱”终于有法可依了,而酝酿了太久的基本养老金入市也终于逼近了开闸的那一刻。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达19139.76亿,基金权益17968.05亿,其中,全国社保基金15085.92亿,比上年末增加2676.39亿;8个试点省(区、市)做实个人账户资金1149.25亿;广东和山东省委托资金1732.88亿。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显示,去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2.7万亿,总支出2.3万亿,当期结余3000多亿,累计结余3.4万亿。显然,相较于资金规模不足2万亿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金规模更大、累计结余达3.4万亿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自然更令社会关注。
尽管中央强调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基本平稳,但由于我国实行养老金省级统筹,受制于人口结构等因素,部分省份养老金已收不抵支,且赤字省份越来越多,当期收不抵支省份已从2个增至7个,广西、海南、青海、吉林、辽宁、河北、西藏等省区的当期结余都不足10亿。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表示,若扣除财政补贴,当有23个省份的养老金当期呈赤字。数据还显示,近两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支付月数都在下降,地区差异仍然显著。广东省当期结余770多亿,可备付月数为50.68;黑龙江可以备付的月数为3.77,累计结余面临巨大挑战。由于各级养老保险基金需要进行省级统筹,涉及金融、市县权力等地方利益问题,因而很难短期内实现统筹。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调研发现,已有个别地方通过举债发放养老金。
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因地方土地财政收入锐减和债务风险加大,地方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正受到巨大冲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今年还是减税,财政还会承受更大的压力。那么,靠赤字债务能不能维持财政的未来可持续性呢?我们能承受多大的财政风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