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正是寒冬,但不断升腾的美好生活向往,却让人暖意融融。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民生事业得到极大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社会保障从城镇到农村、从企业职工到城乡居民,覆盖面持续扩大,待遇水平连年提高,一张愈来愈结实细密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开始让更多老百姓享受生活,后顾无忧。
覆盖广了,城乡一体社保体系全覆盖基本实现
高密姜庄镇仁和三村,年过七旬的荆振洲从今年7月开始有了“退休金”,政府每个月发给他100元养老金,再加上村里发的福利金,一下子让他的生活变得有点“小滋润”,平时舍不得吃的一些水果、点心,现在都会买点解解馋,还时常给孙子孙女买些零嘴……
此前,对于广大农村群众来说,很多人对参加养老保险犹豫不决:参加居民养老保险,在外打工的,未必想回乡;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要么条件不够,要么怕难以缴满15年。现在职工养老与居民养老保险能够互转,实现了无缝衔接。农村群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保,心里更有底了。
自2012年4月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框架以来,我市不断健全完善,建立了丧葬补助金制度,完善了被征地农民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与养老保险情况相似,医保在以前也是条块分割,农民有新农合,城镇职工有职工医保,非从业城镇居民有城镇居民医保。
改革直面民生诉求。在深化职工医保的同时,我市通过改革整合原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两项制度,实现城乡群体无缝隙覆盖,并建立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转接机制,参加居民医保每满五年视同职工医保缴费年限一年,打开了居民医保与职工医保的互通渠道。
2015年1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正式运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市级统筹,全市统一参保范围和项目、统一筹资标准、统一基金管理、统一待遇标准、统一信息管理、统一经办流程。参保居民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住院的自由就医,并实现了省内住院联网就医与即时结算。居民医保慢性病病种扩大至29种,实现了全市范围内普通门诊统筹。居民大病保险顺利推进,全市参保居民在市域联网医院住院治疗实现了大病保险实时报销。
同步完善的还有以工伤保险为主体,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工伤保险体系。随着《潍坊市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的出台,把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建筑企业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成为工伤保险的一大亮点。
社会救助及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快速发展。我市先后制订出台15个社会救助政策文件。全市城市低保平均标准达到每人每月512元,农村低保平均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773元。
全市镇街均设立了统一受理救助申请的窗口,建立起“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机制。建设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平台,开通一站式结算服务系统,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70%。奎文、高密、诸城、寿光、安丘列为全省“救急难”试点单位,出台了《“救急难”工作实施方案》,发放临时救助金2042万元。
我市还积极落实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助和孤儿基本生活费,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健全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低保高龄老年人生活津贴和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等制度。聚焦精准扶贫,扎实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捐赠资金和物品将全部用于慈善扶贫救助项目。累计募集慈善救助款物2.63亿元,同比增长11.01%。“朝阳助学”、“夕阳扶老”、“爱心助残”、“情暖万家”等救助工程广泛开展,救助困难群众16.1万人次。“朝阳助学——救助贫困学生计划”项目荣获第五届“山东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奖。
实惠多了,社保待遇逐年提高
经济下行大形势下,经济发展增速放缓,财政收支矛盾加大,但我市用于民生的“真金白银”却大幅增加。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