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观点
采购者:大医院不会回避降价药
深圳流花医院负责药品采购的唐主任说,“作为国有医院,不会见利忘义,即便利润较低的罗红霉素等,采购也会照常进行。”说到药品降价,他认为,随着技术进步,药物逐步降价是必然趋势。
“的确,有些便宜的药物市面上已经消失,譬如前些年还常见的一种消炎痛片剂,每瓶(100片装)仅1.3元,算起来每片仅0.013元。试想,生产这种药物,哪有利润可图?市面消失了,也属正常现象。”
深圳一家三甲医院药剂科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一家国有三甲医院,药品的采购和使用量自然很大,但医院决不会为了赢利而回避降价药物。“毕竟我们是国有大医院,牟利不是根本目的。”
开药者:太便宜的药令人不放心
北大深圳医院消化内科叶红军教授认为,抛开其他因素,单纯从医生角度看,“疗效”才是首先考虑的因素,而不是药价。就医生而言,虽然价格便宜,但无疗效,开这种药给患者是不负责任。
叶教授坦言,有些药便宜得令人不放心。她举例说,如临床常用的某头孢哌酮注射液,2块钱一支,确实很便宜,患者一天仅需几块钱。但是,设身处地想一下,原材料在涨价,人工成本也在涨,制药要在无菌环境中生产,出厂时还要包装、储运、经销等,如此低价,企业如何确保药品的成分和品质呢?
叶教授说,部分药物已经降成了“垃圾药”。比如某些头孢类药,国产的只要一两块钱一支,还有其他一些抗感染类药也是这样。个别国产药的价格虽低,但药物成分不佳,为患者开具这些廉价药,医生心里不踏实,患者也心存疑虑。
叶红军教授认为,国家将药品降价是好事,目的是减轻患者负担,但是,要降到合理程度才成,同时,也要考虑到市场的接受程度。物极必反,过度限价,会导致“降价死”,反而让降价失去意义;如果遇到无良企业以次充好,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