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市第一医院分管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卢院长看来,“捆绑式管理”就是两家人变成一家人。“托管的社区医院相当于我们的一个科室,人财物都是由总院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目前,厦门市内15个社区分属3家三级医院,其中厦门市第一医院托管7家,中医院托管4家,中山医院托管4家。
要实现“小病进社区”,关键是提高诊疗水平,改善医疗环境。为调动大医院接管社区医院的积极性,鼓励优势资源下沉,厦门市财政对社区门诊每人次补助11元,而三甲医院只有3.5元。同时,对所有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实行标准化建设,每个中心在原有基础上按1000平方米标准进行改造或扩建,财政部门对所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场所租购和装修费用给予全额结算,并对每个中心安排100万元进行设备改造。此外,还对社区医院实行免挂号费;降低药品价格,实现优惠差率销售;降低医保统筹自付比例,一般比大医院低7-13个百分点;检查、检验、治疗等费用均照一级医疗机构收费标准执行。医院减收的费用,由财政进行补贴。
“你要问我具体多少医务人员,我还真不好说,因为我们中心的人员与总院之间是相互流动的。”面对记者的问题,厦门市第一医院中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主任谢小平表示。他告诉记者,几乎每个月,社区都会有医生或护士到总院去培训,而总院也会派医生下来,有专家过来坐诊一两天的,也有半年、一年都在这里的。他自己也是从第一医院过来的。
在该中心,记者看到,修葺一新的服务大厅窗明几净,全科、内外科、骨科等科室一应俱全,患者人数不少但井然有序。
“我原来就老去第一医院找王大夫看病,现在她到这边来,我也跟过来,而且这里离我家很近。大医院看病最少得一个上午,这里不用挂号,直接在这儿等医生。今天等了半小时就看上病了。”骨伤科室内,前两天不小心摔断胳膊的曾大叔,一边跟记者聊一边把受伤的胳膊伸给大夫王宝月。
“三级医院的服务,一级医院的收费,这就是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病人增加的秘诀。”厦门市卫生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医疗重组”计划实施以来,全市社区医院门诊量近乎翻番。像中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每天的接诊量就近千人,每月能给老百姓节省15万元左右,这实惠都是看得见的。
“只要是给老百姓实惠,财政从来‘不差钱’,但也要坚决杜绝乱开药、过度诊疗行为,并从制度和机制上加以完善。”黄维津说。财政每年都会推动社会保障部门通过招标选定会计中介机构进行稽查,建立第三方稽核机制,重点对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进行审计,加大对违规违纪医疗行为的检查和处罚力度,规范诊疗行为。同时,建立公益性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健全内生运行机制,严格成本核算,并对财政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引导医疗机构提供价廉质优的医疗服务。此外,还通过建立一线医护人员收入分配和奖惩机制,促进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诊治水平。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