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在省人大常委会上,省政府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浙江是中医药大省,历代名医辈出,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如今,全省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中医药参与率达30%以上。
省政府把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列入“省重点项目建设行动计划”,把中医药普及项目作为省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分别予以重点支持。但中医药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
全省半数中医院处于政策性亏损状态
“中西医院之间的规模和差距逐渐拉大,中医药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中医药事业发展后劲不足,各地发展不平衡等,与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要还不适应。”会上,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也提交了调研报告,分析了浙江省中医药事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012-2016年中国中医医院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2012-2016年中国医院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更多相关研究报告>>
中医药服务收费项目少,收费价格低。和西医相比,中医药具有诊疗耗时长、劳动强度大、知识密度高、广泛使用传统制剂、手工操作多于仪器运用等特点。但目前中医药服务的价值不能很好体现,收费价格与现行的医疗机构补偿政策有着较大矛盾,加之财政补助不到位,2010年全省有50%的中医医院处于政策性亏损状态。
部分中医诊疗、中药品种及院内中药制剂、门诊煎药费等项目未能列入医保报销范围,对在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中药饮片、院内中药制剂、针灸推拿等中医药项目报销比例高于西医的倾斜政策未完全落实,限制了中医药服务的开展。
同时,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药服务过少,如中医体质辨识等项目未列入服务内容,影响了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的发挥和中医药方法、技术在基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的运用。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