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政策打架别拿医保患者当“人质”
不管医保和卫生两部门的政策如何“打架”,都不能拿患者作“人质”。显然,保定市的“城镇职工医保”的参保人员被医院“绑架”了。
当今中国,奇事怪事层出不穷——“交医保还交出了祸害!”报载,这是河北省一位罹患癌症并“固执”得使儿子“闹心”的老工人发出的愤懑之词。媒体发现,在一种名为“总额预付制”医保新政下,保定市多家公立医院限收职工医保病人,医患关系紧张。
不要简单地把这样的事件看成是“医患矛盾”——这根本与患者无关,也与医生无关——这是已经变成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化公立医院”的头儿们,向政府的公共政策作出的公开挑衅。
河北省“公立医院拒收职工医保参保患者”的新闻事件,自然是事出有因的,其根源便是医保部门推出的“总额预付制”的医改新政。所谓“总额预付制”,是基于“医疗费用总额包干”的概念。根据国际经验,医保部门和卫生部门(在国外常常是一个部门)根据对医院以前若干年医疗费用的测算,得出年平均医疗费用总额和医疗费用年平均增长幅度这两个指标,然后以实行新政前一年的医疗费用总额或前若干年医疗费用总额的平均数为基准,再考虑平均增幅,进行预付拨款。若有超支,超出部分由医院自行消化;若有结余,结余部分也留给医院作为奖励。此项制度意在控制医疗费用开支,可以遏制医疗机构开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任意扩大服务项目等弊端,在国际上为实行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
为了解决“看病贵”的难题,在“新医改”的实施过程中,中国的医保部门也准备实施类似的制度。前几年,在北京和上海都已经进行了试点。在上海,每年医保局都会就下一年的医保费用总额与医院进行谈判,然后再分配资金。药费是中国医疗费支出的“大头”,要占总费用的40%~50%。在“总额预付制”的控制下,2011年上海市的医院用药金额,全年的增长幅度仅为10%,远低于去年全国药品市场24%的增幅。
如今看来,医保系统在向全国推行“总额预付制”的过程中,和卫生系统在协调上可能出现了问题。当前的潜规则就是“屁股指挥脑袋”,当地的卫生系统目前的兴趣好像不在“总额预付制”,而在他们看来对医院更有利的“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结算”。同时,河北医保部门似乎没有将北京、上海“总额预付制”的试点经验全面地学到手,而是不分青红皂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胡乱出招,以致造成现在的尴尬局面。
但是,不管医保和卫生两个政府部门的政策如何“打架”,不能拿患者作“人质”是个必要的前提。很显然,现在河北省的“城镇职工医保”的参保人员就是被医院“绑架”了。将他们拒之门外的目的,就是要为获取自身利益而“作秀”,医院方面“指导”病人找“医闹”来滋事即为一铁证。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