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城区桥东街道黄家塘一排低矮破旧的民房里,居住着数十位老人和他们的家人。这些老人年轻时划着小艇在东江和西枝江上捕鱼、捞沙,或是在江畔搬运、修船,从事水上作业数十载。然而到了晚年,他们中不少人疾病缠身,生活贫困,正在为拿不到养老金而发愁。
他们是1958年成立的水上大队社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在队里进行有组织地生产,然而1983年水上大队自然解体后,这些社员由于文化程度低等因素,工作无着落,生活困难。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200多人的大队如今健在的只有79人。
在1月份举行的惠州市“两会”上,有十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建议帮助解决他们的养老保险问题。
记者日前走进这些老人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过往
作业时救过不少溺水者
今年76岁的刘苟老人佝偻地坐在家里的沙发上,他的双腿萎缩严重,如今已经不能站立,行动时需要家人抱着。
时间回到四五十年前,那时的刘苟是一名捕鱼能手,身体健壮,常年跟着父母在船上漂泊。年轻时他还去过广州等地谋生。
跟刘苟一样,今年85岁的梁友好老人年轻时也是一名劳作能手,捕鱼、搬运等工作样样在行。这些老人的家庭世代以捕鱼为生,他们自出生起,就跟着家人在船上漂泊劳作。
1958年,地方政府为让当时从事水上作业的渔民(居民)有组织地进行生产,成立了水上大队,水上大队是水上居民的行政管理组织,其性质类似今天的居委会,由渔业队、捞沙队、搬运队、修船厂等10个生产小队组成。1962年,水上大队划归惠州新公社(现桥东办事处)管理。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