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开设双休日门诊、社区医院推出家庭医生式服务、启动114统一预约挂号平台、民营资本办医与公立医院“一视同仁”……从把脉“看病难”痼疾到探索解决“看病贵”问题,北京新医改启动三年来,城乡个人就医负担比例下降20%以上。
7月1日,北京试运行“医药分开”试点,明年将在全市推广这一医改措施,从利益机制上消除了大处方、滥用药的现象。至此,被视为改革坚冰的公立医院将从体制机制上求变,斩断利益链条的同时,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
解决看病贵
次均药费降幅逾百元
在全国新一轮医改中,公立医院改革被公认为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今年5月,北京市正式出台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五家市属三甲医院试行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建立财政价格补偿调控机制、医疗保险调节机制、医院法人治理运行机制等内容。其中,友谊医院和朝阳医院率先试行医药分开,实施药品“零加成”,取消15%的药品加成和挂号费、诊疗费,建立医事服务费,切断医院收入与药品销售的利益关系,引导患者分级就诊。
令包括北京市医管局副局长毛羽在内的人士欣慰的是,这项“攻坚克难”的改革已初见成效。
北京市医管局统计,截至9月2日,北京友谊医院医保患者门诊次均费用从上半年的449.97元下降到380.18元,次均药费从344.42元下降到242元,次均自付费用从175.78元下降到105.53元。
>>民生账单
截至9月7日,北京朝阳医院医保患者门诊次均费用从改革前的367.8元下降到348.7元,次均药费从256元下降到194.1元,次均自付费用从118.8元下降到108.1元。
解决看病难
大医院设双休日门诊
公立医院改革只是本市新一轮医改的众多环节之一。
在供需关系中,过去五年,北京的服务总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门急诊总人数达到1.6亿,如不全盘规划,多措并举,“看病难”的老大难问题终将难以解决。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