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提振信心、鼓舞人心的结论。一系列数字支撑了审计署的这个判断:2011年年底,有13亿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6.22亿人参加了养老保险;18项社会保障资金2011年年末累计结余31118.59亿元,比2005年增长435.24%。2011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18项社会保障领域的资金分别为4508.76亿元、3046.58亿元,比2005年增长534.15%和632.01%。
社会保障的作用归根到底是要通过制度安排,让全民真正合理分享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让社会财富得到合理的分配。“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制度建设的速度、公共投入的力度、惠及民生的广度都前所未有。
从审计署的评价来看,几年来迅速织就的社保网络,切实有效地发挥了社会保障“助推器”、“减震器”、“稳定器”和“安全网”的作用,既解决了部分群众看病、养老的后顾之忧,也对失地农民、破产企业职工等困难群体的实际问题做出了妥善安排。
此外,还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是,此次对社保资金的全覆盖审计中,审计机关也如实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地区社保经办机构审核不严格向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待遇或报销费用,社保相关制度的执行和业务管理还不够严格,部分地区资金或业务管理不够规范等。
对审计机关反映的这些问题,我们应客观看待和正确评价。应该说,我国各项社会保障资金总体安全,资金运行平稳,支付能力充裕。但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初建,相关制度尚处于推进和完善过程中,上述这些问题是快速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问题,今后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来逐步规范和解决。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