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炜: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这不单纯是一种医疗模式的转变,同时需要医保等政策的支撑,老百姓观念的转变也是重点。
首先,二三级医院的医疗模式是以专科为主,将主要担任重病、疑难杂症等诊治,而社区以全科为主,以看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同时还要承担预防保健、基础医疗等服务;其次,医保政策逐渐向社区医院倾斜,逐步拉开社区医院与二三级医院医保报销的比例梯度,需要一个过程;再次,要让老百姓适应首诊在社区,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早报:今后是否会出台政策引导市民签约家庭医生?
刘红炜:首先是医保政策适当向社区倾斜,吸引病人到社区看病。目前因没有定点就医,老百姓持“一卡通”去哪里看病都可以,很多能在社区医院解决的病都去二三级医院,导致医疗资源利用不合理、医保总费用难以控制。目前,就社区医院与二三级医院医保报销比例而言,各级之间梯度约5%,今后医保政策会逐渐拉开这一梯度。
其次,一系列利好政策也将与家庭医生结合起来,如将上海三级医院专家预约平台与家庭医生联系起来,社区病人如果签约家庭医生,即可优先看到三级医院专家。
此外,对于目前社区医院缺药的情况,本市将进一步研究相关政策,在目前688种基药的基础上,允许各社区根据各自需求增补其他药物,而签约家庭医生的社区病人能优先配到这些增补的药物。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