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为保证肺癌、食道癌、胃癌、直肠癌、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糖尿病等20类大病医保在全国范围内推开,重大疾病的实际报销比例已提高到70%。“大病需求将加速释放,尤其是基层市场会变得愈发重要。不过,这场盛宴机会并不均等。”先声药业营销副总裁田家伦认为,对药企来讲,整个医药市场的盘子在变大,对应病种的药品市场会受益,也会引导企业在研发和营销方面有所侧重。新农合市场容量的扩大,特别是生产列入《新农合医药目录》的20种大病药品的企业,将率先分食这块市场。
但也有药企负责人认为,从长远来看,产品竞争力才是赴宴的唯一凭证。该人士认为,目前市场要扩容还要看配套政策:一是大病医保的筹资目前是从医保资金里面划的,今后费用谁来承担?二是目前不少大病患者多在异地求医,对很多高价药品价格敏感,要做好大病医保就需要保险公司和当地政府及社保机构良性互动,保证大病医保按政策轨道规范运行,其中国产优质品种在未来的竞争中有无竞争优势,与跨省医保对接的改革进度关系密切。三是要考虑国家鼓励的针对癌症等大病的创新药怎么进目录的问题。“其实,我们最大的关注点是如何让已上市的内外资大病用药品种公平竞争,这是我们希望看到能解决的现实问题。”田家伦说。
虽说有专家心存顾虑,在国家财政投入增量持平的基础上,总量上过多地向大病转移,基础医疗会不会降低水平?“大家都在谈市场放量,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大病医保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而且各地的实际筹资水平和医保能力各异,如何把这种政策红利转化为大病药物的实际市场需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长期的制度安排中,将医保、医疗和医药三者的改革联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李玲教授提醒。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