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门诊报销方面,广州自2011年7月1日起,在职职工及退休人员在社区医院及指定基层医院看门诊,报销标准提高至75%,而在三甲医院的报销比例也提高至55%,每月门诊统筹最高报销限额为300元。
“虽然顾客在我们的医保药店可以刷医保卡,但刷的是个人账户,还是自己的钱。”肖钟涛说,“而医院门诊报销比例这么高,我们药店药价再怎么便宜,就算亏本卖,也没办法跟它们比。”
金康药房石溪店的店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很多老顾客过来买药,非常直接地说:“那些能报销的药,我就去对面医院买啦,那里真的便宜。”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医疗保险研究室主任董朝晖的研究,目前整个药品市场的份额,医院占80%,药店占20%。
“这几年,我们药店的顾客渐渐流失,每年销售额平均下降5%-10%;同时,我们还必须承担日渐攀高的店租、人工等成本。但是医院在这方面是财政拨款的,所以我们的经营实在是举步维艰。”肖钟涛很郁闷,“其实,我们的药店和基层医院同样在社区,同样经营基本药物,同样服务广大医保人群,为什么我们不能进行门诊报销,享受国家补贴?”
一位受访的连锁药店店长自嘲地说:“你说我们跟医院药房形成竞争?我们怎么有资格跟他们竞争?我们和他们根本不在一个平台上,他们有国家的政策扶持,我们则是自谋生路,自生自灭。”
非药品是救命稻草?
顾客分流,成本增加,肖钟涛坦承“药店做纯药很难赚钱”。因此不少药店把眼光转向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是美国、日本等国家比较普遍的一种药店经营形式。药店除了经营医药产品之外,还经营化妆品和其他日用杂品。多元化的极致是药妆店。在日本最大的连锁药妆店松元清,顾客可以买到适用于从发梢到足跟的各种护理用品。
国内的海王星辰连锁店于2010年开始卖非药品,是业内最早进行多元化经营的一批连锁药店。
广州天河北一家海王星辰药店,除了药品、保健品,大约一半空间是摆放着日杂用品的非药品区,包括卷纸、纸尿裤、洗发水、洗衣液、面膜、油、大米、饮料、保鲜膜等,甚至还有炒锅和菜刀,俨然是一家便利店。
店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非药品卖得挺好的,顾客出来买药,顺便买些日常用品。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