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50岁以上的高龄农民工中,许多人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第一批外出打工者,时光荏苒,当初的年轻小伙如今脸上已经刻满皱纹。事实上,在国营企事业单位,城镇职工工勤岗位的退休年龄很多为50岁。当年和他们一起为国家的经济振兴而挥汗如雨的城镇职工,当下都已经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为何这些高龄农民工却选择,或者说不得不选择继续工作?
造成高龄农民工数量连年增加的原因是多重的,农民工工资虽然在近几年连续增长,甚至有些工种收入反超硕士研究生,但是在这些高龄农民工的青年时代,农民工工资并不高,当时打工者除却房租和饭钱等日常花销后时常所剩无几。没有资金,没有学历,这些高龄农民工在20余年甚至更长的打工生涯中,并未随着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而完成个人的财富积累,辛辛苦苦劳作一生,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却发现自己并无太多积蓄。
换言之,在人口红利时代,这些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是相对廉价的,但是等到人口红利逐渐褪色,他们的体力和技术水平,已经无法和年轻农民工相竞争。因此,许多高龄农民工依然从事着自己刚进城时的工种——重体力劳动,因为年事已高,并无学历的他们很难掌握高技术工种,而重体力劳动也是年轻农民工不愿从事的。虽然,这些重体力劳动本不该由中老年人承担。
造成这些高龄农民工不得不继续工作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到2012年,外出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只有14.3%,参加医疗保险的只有16.9%,而在第一代农民工外出打工的时代,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于他们而言更是天方夜谭,别说他们,在那个时代,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于城镇职工而言都是个新鲜事物。而即便现在补缴,农民工当年的工作情况也无从查起,加之不同省份之间,一些社会保障项目无法顺畅衔接,更增大了这些高龄农民工获得社会保障的难度。
难以领到退休金,又缺少积蓄,白发的高龄农民工不得不继续工作以维持生活开支。掐指一算,他们的下一代人,正好处于上学、求职、成家之时,经济压力更大,而事实上,许多高龄农民工也正是为了自己的下一代,拖着疲劳的身体继续苦苦支撑。“最难就业季”里的699万大学毕业生中,也有不少是这些高龄农民工的子弟。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