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59岁的谢国万与刚动过手术的64岁老伴。迫于生计,谢国万已决定再次外出打工。
53岁的扈立坤决定继续远赴福建打工,并希望能多干几年,多赚积蓄养老。
63岁的向可平为了每天能多赚30元,远赴东北打工,在冻寒中“卖苦力”。
2月17日(正月初八),农民工返城高峰即将到来之际,早报记者再次来到全国第一劳务大县重庆开县。
这已是早报记者连续第五年走进开县的典型打工村团凤村,体验中国农民工的历史变迁。开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人口165万,常年外出务工者达55万人。团凤村共有898户,3086人。
今年,早报将目光聚焦在50岁以上的“高龄”与“超龄”农民工(基本涵盖第一代农民工群体),关注这一3600万人群体的打工生活、背后的辛酸以及即将到来的养老困局。
记者在团凤村随机采访的72人中,就有19名50岁以上的农民工,最小的50岁,最大的已65岁。19人中只有一人,单位曾给其缴纳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今年7月后每月可领700多元的养老金,其余18人选择了新农保缴费标准中的最低档100元/年,每月只能领取养老金80元,只能依靠子女赡养。新农保缴费标准共分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五个档次。
开县劳务办主任袁万祥接受早报采访时表示,农民工“退休”后的养老困局是一个社会问题。此前,因欠薪、工作环境差等问题突出,养老困局未得到普遍重视,而随着农民工年龄的递增,第一代农民工“退休”后的养老问题将会日益凸显,而30年来农民工福利拖欠累积的问题,将在5年内集中爆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