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虽然中国医保基金实现了较高数额的积累,但在使用过程中面临各种挑战。
胡晓义说,我国医保基金各地积累的情况差异较大,以职工医保为例,全国平均结余额可支付16.8个月,最多省份为35.5个月,最少的省份几乎没有结余。再有,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目前有1.85亿人,同时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医保资金筹资和支出压力持续增大。
他的另一个担忧是,医保基金逐渐成为医疗机构主要收入来源。2011年的数据是,医疗保险支付给医疗机构的资金已经占到全国医疗机构总收入的56%。
胡晓义说,对医保部门来说,在保证供给的同时,更要控制费用。中国的医保虽然实现了广覆盖,但却是一个低层次的覆盖,要提升医保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改革现有的支付方式。
医改的“十二五”规划提出,要通过改革医保支付手段,加大医保机构和医疗机构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责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司长姚宏介绍,国际上,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趋势是,首先,要对医院进行总额预算管理和控制;其次,对住院病人,报销的方式是按病种组进行付费,对门诊,报销方式是按人头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