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养老保险基本网络已经铺就,但养老的经济来源在不同群体之间仍然差距大。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等人的研究,2010年我国老年人中,仅有24.1%主要经济来源为离退休养老金。40.7%老人依然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
具体来看,城市老年人中,有66.3%的老年人主要依靠离退休养老金生活,但在农村,能够依靠养老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年人仅为4.6%,有41.2%的农村老人是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农村的问题相比城市更严重,很多老人一旦生活不能自理,就没有收入来源,得依靠子女抚养。”杜鹏认为,我国社保体制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社保待遇相较城市较低,使得在农村能够依靠养老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年人依然低于城市。
事实上,在三大养老保险制度中,与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连续八年上调养老金水平相比,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待遇显得捉襟见肘。
自今年1月1日起,国家连续第八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而在2012年,调整后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已经达到1721元,与2005年调整前月人均700元的水平相比,8年累计月人均增加1021元。
相比之下,参保人数已经接近5亿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保障效果就大打折扣。
现行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由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组成,两者参保和待遇计发规则基本一致。具体而言,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个人账户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构成,储存额每年参考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