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实力是前提,关键还是执政观
2月6日下午2点,在玉山镇朝阳托老所“乐龄之家”,83岁的吴国珍老人正在散步。吴国珍每天上午9点收拾完家务后,就到“乐龄之家”度过一天。“离家很近,走个路只要5分钟。”吴国珍笑着说,她来这儿5年多了,每个月只要交300元伙食费,“其他什么都不用管,省心!”
老人笑脸的背后,是当地对民生的大幅投入。“我们致力于建设城乡一体、无缝接轨的社会保障体系”,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说,昆山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统一标准的低保政策,率先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并轨,“投入也是巨大的,十七大以来的5年,昆山共在养老金补贴、居民医疗保险补贴等累计投入23亿元。”
锦溪镇在昆山属于财政相对薄弱的镇,但每年的投入也数目可观。锦溪镇民政办主任徐家根介绍,2012年锦溪镇对养老事业的投资近亿元。“养一所养老院,每年要投入90万元;建一个日间照料中心,已经投入150万元,每年的运营费至少需要15万元;再加上建设一家老年护理医院,总投资1.5亿元,镇里要投入7000万元。”
虽然支出巨大,但在昆山养老、社保部门的干部们看来,政府对这块的资金投入非常重视。姚建华说:“不仅资金完全能够保障,政府还专门为养老机构的发展预留了土地。”
管爱国认为,昆山推进的城乡一体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目标是实现基本社会保险的全覆盖,确保城乡居民在各种状态下都能参加基本社会保险,享受公平、可及、合理、普惠的社会保险待遇和均等化服务。
不过,他坦言,昆山的这一做法与当地的财政实力密不可分,“这个制度可以学,但标准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而定。没有足够的钱,做不到这么高水平的养老保障;但钱绝不是充分条件,关键是要有‘改革成果让百姓共享’的价值观和‘一切以百姓满意为出发点’的执政观。”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