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案认为,现行的医保政策尚未形成“首诊在基层”的强有力引导效应。广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人次与全市总诊疗人次比为28。31%,低于京(39%)沪(35。1%)两市,而要达到“2016年不低于53%”的政策目标,任务相当艰巨。
据分析,目前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信任度不高,而双向转诊机制尚未建立。建议案认为,目前医联体试点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且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没有开设康复病床,无法承接大医院下转的病人。而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数量偏少、质量不高,全科医生岗位设置不明确,影响了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模式的转变。
建议提高基层医院报销比例
对此,市政协建议应进一步拉大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保支付比例,提高基层支付额度。
为推进基层首诊,建议对参保人设置“约束”条件,如将家庭医生式服务与医保挂钩。“如医保政策规定必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全科医生签约和建档,并使之成为参保人应尽的义务和作为“医保卡”激活的前置条件。”这意味着,如果要激活医保卡就须先与基层医疗机构签约。
同时,明确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医保资金对签约服务进行购买服务。引导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全科医生注重签约病人的健康管理过程而非“看病”人头数,“全科医生管理的病人发病越少、慢病治疗成本控制得越低,自己的收入越高。”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