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一早,天空阴沉,细小的雪花飘落。
家住东三环附近和谐雅园的单达圻穿好外套,戴上帽子,走出家门,老爷子是离休干部,今年已经85岁了。
“单大爷,天下雪,您还出门?”邻居好心提醒着。单大爷呵呵一笑,“没事,去社区开点药,我也溜达溜达。”
2013年以前,单大爷可没这么惬意。
单达圻是老病号,有高血压和前列腺疾病,每天得吃十来种药。由于他是离休,定点医院只有两家,单大爷选来选去,选择了北京医院和离家较近的方庄东方医院。每开一次药,单大爷就得坐公交从东三环跑到方庄。路上费时还不算,去大医院干什么都得排队,挂号、候诊、缴费、交方、取药……单大爷出门开次药,来回得花4个多小时。
3年前,他家附近的百环家园有了社区卫生站,据说开药也能医保报销。卫生站开门第一天,单大爷就兴冲冲赶去,但却失望而归。因为他要吃的很多药,像安博诺、哈乐、非那雄胺等社区都没有,他还得坐公共汽车来往奔波。“要是社区医保报销的药品能多起来就好了。”单大爷盼望着。
有着同样期盼的市民并不少见。在首都之窗“政风行风热线”栏目中,经常能看到此类需求,例如“老年人多患心脑血管病,需要长期服用波立维、立普妥等药物。社区医院就在家旁边,报销比例还高,但这些药,社区里要么没有,要么不能报销,我们只能跑大医院,人多路远,报销比例还低,何时才能从社区开这些药,还能报销?”
市民的期盼就是政府的方向。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扩大社区药品医保报销范围的工作。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